指掌春秋在佛館 春節看戲玩DIY

文/佛館紀念館提供 |2015.01.23
1779觀看次
字級
木偶戲服—男甲 圖/佛館紀念館提供
掌中木偶—《穆桂英》圖/佛館紀念館提供

在台灣看布袋戲的觀眾可以推及五十歲以上的人,也可降至十來歲的小朋友,為何會有這麼大的吸引力呢?因為由人操作戲偶而演出的戲劇文化,戲偶本身又兼具民間工藝之美、戲服的華麗或樸質都令人歎為觀止。

由於星雲大師去年在福建泉州展出一筆字書法展,感召大陸領導促成此次展出的因緣。農曆春節前,財團法人人間文教基金會、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與福建中國閩台緣博物館、福建省閩台文化交流中心主辦,台北市古董文物協會、台灣青年木偶劇團等協辦的「指掌春秋—閩台木偶藝術展」,二十五日起至三月二十二日將在本館第一展廳展出,有泉州提線木偶、閩南掌中木偶、台灣布袋木偶、閩台木偶藝術文化交流、閩台偶戲傳承等。

木偶藝術

民俗技藝瑰寶

閩台木偶藝術是閩台民間文化的一朵奇葩,它根植於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木偶文化,又具有閩台區域獨特的地域與民俗特色。精采高超的表演技藝、神形兼備的木偶頭像雕刻、精緻華美的戲服織繡,使得閩台木偶藝術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大觀園中獨樹一幟。

木偶戲是由人(演員)借助木偶(角色),當眾表演人物故事,具有戲劇藝術的要素。宋代是中國木偶藝術最興盛的時期,表演內容豐富,表演形式多樣,經常在城市的勾欄(宋元戲曲在城市中的主要表演場所)及村鎮的街巷中演出,也被徵召到宮中演出,維妙維肖的木偶戲不僅深受百姓喜愛,激發了宋代文人的詩興寫下詩文,同時受到上層人物的青睞。到了明清時期,中國的木偶戲幾乎與中國的戲曲齊頭發展,各地木偶戲與當地戲曲緊密結合,各顯風采。

薪火傳承

聯繫兩岸文化

日本銅鑼劇團團長宮原大刀夫考察了漳州、泉州的木偶戲後說:「福建有兩個世界第一:漳州的布袋戲世界第一;泉州的提線戲世界第一。」福建木偶戲包含了漳州布袋木偶戲、泉州提線木偶戲和晉江布袋木偶戲。福建省文化廳於二○○六年制定了二○○八年至二○二○年「福建木偶戲傳承人培養計畫」,二○一二年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名冊。

近百年來,兩岸木偶藝術薪火傳承,互動頻繁,成為聯繫海峽兩岸的重要文化紐帶。閩台木偶藝術的發展歷程和創新成果,妙趣橫生,向來吸引了不少觀眾群,此次展示了閩台木偶這一文化瑰寶,進一步推動兩岸木偶藝術互動與交流,具有深遠的意義,不僅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提升博物館彼此交流,同時也讓觀眾更直觀領略傳統木偶藝術魅力。

活動期間,將有「親子木偶DI

Y製作、木偶頭.臉譜DIY、木偶戲表演」等與觀眾互動的偶作偶趣,全面展示閩台木偶藝術的獨特魅力和最新發展成果。

(文/佛館紀念館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