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對佛教的十大貢獻 (四)

文/程恭讓(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教授) |2014.12.15
1618觀看次
字級

文/程恭讓

(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教授)

四、更加重視、積極發揮信眾對於佛教弘法的重要作用,是星雲大師對佛教的第四大貢獻。

僧信關係問題,在歷史上一直是佛教中的一個基本問題。傳統而言,以僧團住持佛教、以信眾護持佛教的模式,是佛教解決這一問題的基本模式。

不過歷史上佛教弘傳的具體事實表明,佛教弘法活動的真實機制及運作形式,有時遠為複雜,至少比這個公認的模式要複雜得多。所以更加理性地思考僧信關係問題,更加合理地處置佛教信眾的角色定位,充分關注並積極發揮信眾在佛教弘法中的作用功能,其實需要更加多的辯證的考量。

例如:眾所周知,西元前後大乘佛教的蓬勃興起,與當時信眾團體的形成和努力,就存在著極為密切的關聯,與此相關的一個極富啟示及警示意味的事實是:大乘佛教的理論與實踐,其實並不刻意要求在出家的僧眾和在家的信眾之間,劃下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以近現代佛教弘傳史而言,現代中國佛教的居士道場(如二十世紀上半期歐陽竟無先生所領導的南京支那內學院道場,二十世紀下半期李炳南先生所領導的台中佛教蓮社等)往往有代行僧團職能的訴求和趨勢,而現代日本佛教僧人的在家化,則表現出完全相反的另一種趨勢,這兩種趨勢在現代佛教中的並存,恰恰也說明現代佛教中的僧信關係,確有深入再反思及再平衡的必要性。

創立檀講師制度

星雲大師開創的佛光系統,承繼漢傳佛教之基本傳統,當然仍然以出家眾作為住持佛教的中心角色,但是在佛光僧團的體系結構中,也給在家修行者安排了一定的地位;大師尤其創立了檀講師制度,具備一定佛教知識水準及修行經驗的居士,可以成為「檀講師」,並因而具備在大眾中弘法傳教的資格。這項檀講師制度的設立可以說是現代佛教中一項重大的制度創新,它為居士弘法的資格問題提供了制度化的規範之道。重視信眾的作用,提升信眾的地位,其實一直以來都是星雲大師的基本關注之一。

佛光會組織信眾

大師的人間佛教在弘法方向上以大眾化、社會化作為基本價值取向,而大眾化及社會化的主要的內涵之一,即是重視及關切信眾乃至一般社會大眾在佛教中的主體角色和主體地位。一九九一年大師發起成立中華佛光協會,一九九二年又成立國際佛光會,現在這個組織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全球性的佛光信眾組織,會員人數有三百萬之眾,是當今會員人數最多、動員能力最大的國際性的佛教社會組織之一。

國際佛光會定期舉行會員代表大會,及理事會議,商討教務,凝聚共識,今年剛剛在台灣佛光山舉辦過第十五次世界會員代表大會。

從歷史上看,信眾的散漫及非組織化,是佛教信眾的作用難以有效發揮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佛教的社會影響難以擴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星雲大師創建的國際佛光會,及其成熟的組織運作模式,有效地解決了佛教史上的這一難題。

在現代社會,佛教的弘揚毫無疑問將會愈來愈需要發揮信眾乃至一般社會大眾的參與作用;尤其在今後的公民社會及資訊社會,隨著高等教育的日益全民化,隨著佛教知識的日益普及化,一般信眾及社會大眾在佛教弘傳中的主體地位、能動作用之問題,也將會愈來愈突顯出來。由此以論,星雲大師所推動的一系列旨在提升信眾地位、發揮信眾參與意識及能動作用的制度施設,是他對佛教發展做出的可貴探索和重要貢獻之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