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基斯坦白夏瓦的一所小學,女童正專心在教室內聽講。推廣女性受教權的巴國少女馬拉拉十日將領取諾貝爾和平獎,但巴國地方政府正準備在教科書加入一些批評者認為鼓吹聖戰士暴力的伊斯蘭教材。右圖為馬拉拉(中)邀集好姐妹與各國女性維權人士到奧斯陸,參加頒獎典禮。圖/法新社
在巴基斯坦白夏瓦的一所小學,女童正專心在教室內聽講。推廣女性受教權的巴國少女馬拉拉十日將領取諾貝爾和平獎,但巴國地方政府正準備在教科書加入一些批評者認為鼓吹聖戰士暴力的伊斯蘭教材。右圖為馬拉拉(中)邀集好姐妹與各國女性維權人士到奧斯陸,參加頒獎典禮。圖/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今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和印度維權人士薩塔亞提,周二強調兒童受教育的重要性,指有助跨越宗教及國籍團結人們,及幫助孩童脫離貧窮。馬拉拉認為,「孩童不僅有權利,還有義務接受教育」。現年六十歲的薩塔亞提說,「如果孩童受教育的權利被剝奪,那我們稱不上開明」。
兩位諾貝爾得主將共享一百一十萬美元(約台幣三千四百五十三萬元)的獎金。兩人重申,這個獎項不應屬於個人,應屬於全世界的孩童。
馬拉拉則表示,兒童並不要求得到iPad,他們只要一本書。她又提到,巴基斯坦是自己的故鄉,一定會回去。馬拉拉表示,她對印、巴兩國總理婉拒出席周三於奧斯陸舉行的頒獎典禮感到失望。
她說,「國界確實存在。但並不表示兩國之間應該互相憎恨,如果兩國領導人都在這裡,我將敦促他們一起把教育作為優先考慮的事項。」
馬拉拉在領獎之前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時表示,希望將來當上巴基斯坦總理。她說,希望能夠為國家服務,而夢想是巴基斯坦能夠變成發達國家,每個兒童都能夠接受教育。她指出,自己受曾兩度當選總理的賓娜絲的啟發,如果透過政治和當上總理就能夠為國家服務,自己絕對會選擇這條路。不過,外電報導,馬拉拉祖國的地方政府正推動教科書納入伊斯蘭教相關內容,批評人士認為此舉是宣揚暴力聖戰。
此外,馬拉拉展現勇氣爭取受教權而遭塔利班槍擊時,並非隻身一人。十日她帶著另外兩名志同道合的好姐妹,一起領諾貝爾和平獎。美聯社報導,另外兩名女孩同一天也在巴基斯坦遭攻擊,馬拉拉沒忘記她們。馬拉拉將她們一起帶到了挪威奧斯陸,好讓她們分享領取諾貝爾和平獎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