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1名67歲男性與家人出國旅遊,返台後因行李延誤擔心到睡不著,甚至頭昏、胸悶感到沒希望,且記憶力變差,讓家屬一度誤認為是失智症,就醫才發現「假性失智」。
內政部去年底統計,國內65歲以上人口有269萬人,以老年憂鬱症盛行率約12%估計,國內至少有32萬老年人罹患憂鬱症,然而許多老人家有憂鬱問題,卻常被忽略或誤以為失智症。
「老年憂鬱症患者不會說出自己心情不好,容易和失智症混淆,出現所謂的『假性失智』。」國泰醫院身心科主任葉宇記解釋,憂鬱症與失智症最大區別,在於前者會出現放棄感,對任何事情都說「我不會、我不知道」,但失智症患者則是「自以為什麼都會、都記得」,卻老是答錯,例如明明吃飽了,卻說還沒吃等。
葉宇記提醒,民眾若發現家中長輩情緒低落、憂鬱,可先到身心科檢查,排除腦部中風等引發失智後,再透過問診、臨床觀察評估憂鬱症的可能,一旦確診為憂鬱症,透過藥物治療可改善老人家的心情,也能減少不明原因的抱怨。
另外,不少老人家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就醫時應將原本服用的藥物帶給醫師評估,避免抗憂鬱劑與其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此外,家屬陪伴、多出外活動,能讓腦部循環變好,有助改善憂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