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獵捕 野生動物銳減52% |2014.10.07 語音朗讀 149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因為人類的過度捕獵,導致非洲獵豹食物短缺,牠們被迫長途跋涉搜尋維生的獵物。 圖/路透 英國倫敦西南近郊里奇蒙公園裡的公紅鹿。圖/路透 美國新罕布夏州男子哥登柏上月二十九日和他的犀牛頭標本合照。美國政府二○一二年一度以意圖非法販售保育類動物製品罪名起訴他,後來證明他是合法持有,最近撤銷控罪。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六日在南韓生物多樣性會議開幕發布的「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顯示,保護自然的五十三個目標中只有五個達到目標或進度超前,其他四十八個目標落後。 這項在二○一○年達成協議的聯合國計畫書,最大宗旨是扭轉傷害自然的趨勢,但仍有許多稀有物種面臨不斷升高的絕種風險,此外,農民以驚人的速度砍伐森林以及汙染、過度捕撈等問題依舊。 根據這份報告:「儘管有個別成功案例,但鳥類、哺乳類和兩棲類平均絕種風險仍攀高。」 在這項生物多樣性會議舉行之前,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倫敦動物學會等機構聯合進行的研究發現,自一九七○到二○一○年,地球野生動物數量驟降百分之五十二,遠超過以往的估計,世界人口則增長了將近一倍。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的《二○一四地球生命力報告》表示,針對包括大象、沙魚、烏龜、信天翁等三千多種脊椎動物所做的調查,發現四十年間,陸生和海生動物數量下降百分之三十九,而淡水動物數量則下降百分之七十六,這說明地球的淡水生態區域正在因為汙染和水壩的增加而全面惡化。 報告稱,野生動物數量銳減的原因是自然棲息地喪失和商業捕獵、捕魚等。另有報告說,人類消耗自然資源的速度已經超過了自然可以恢復、補充的速度;按照當前耗費資源的速度計算,人類需要一點五個地球才能維持發展。 野生動物減少最嚴重的地區是拉丁美洲。那兒百分之八十三的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兩棲類和魚類消失。亞洲緊隨其後。 為了衡量各國對生態的不同影響,世界自然基金會還在報告中利用了「生態排放」的概念。 報告認為,科威特人均「生態排放」數值最高,這意味著科威特人均消耗的資源要超過其他國家公民。緊隨科威特的是卡達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報告指出,如果世界人均「生態排放」都如科威特的人均數值,人類將需要四點八個地球;如果都如美國的人均數值,人類則需要三點九個地球。 世界自然基金會美國分部執行官羅伯茲表示,這項研究敲響了警鐘:如果人類失去自然資源,就喪失了養育他們自己和家人的能力,動亂可能會呈指數上升,成為全球性問題。 前一篇文章 人間百年筆陣--養子不教誰之過 下一篇文章 惠普 扛著PC追趕潮流 熱門新聞 01佛光菁英幹部培訓 精進信願行2025.07.2102【詩】星紅仙人球2025.07.2203社論--撕裂的人心如何縫補2025.07.2404【詩】戀戀古城2025.07.2305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天堂到地獄 4-12025.07.2206【利人利己】健康素食觀2025.07.2207全球佛青聚新馬寺 探討永續發展2025.07.2208【創作花園】 挑戰養蠶寶寶2025.07.2409菲國宗教和諧共融 三好教育見證2025.07.22102025香港書展開幕 佛光山力推閱讀文化2025.07.2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泰柬衝突第3天 戰火外溢寮國川普將寄200封通知 關稅10~15%青海坎布拉地質公園冰島火山爆發 溢出熔岩流泰柬激烈交火 泰憂升級為戰爭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