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鶯歌區永昌里的「媳婦泉」從未斷水,百年來都是婆婆媽媽洗衣服、話家常的重要場所。
圖/黃捷
【本報新北訊】永昌里一處絲瓜棚架下,有個冬暖夏涼的地下湧泉「媳婦泉」,存在超過百年,已成為家庭主婦聚集在一起浣衣、洗菜、話家常的場所,是現代生活少見情景。
里長王朝益說,台灣早期家庭小孩生的多,「童養媳」盛行,家中雜務常由她們包辦。
鶯歌一八○五年開始發展陶瓷業,永昌里過去稱作「瓦窯仔」,當地富含燒製磚瓦的黏土原料,許多家族來此經營陶業,也因此收養不少童養媳。永昌里離大漢溪有段距離,來往水源地浣衣、洗菜、打水不易,童養媳很辛苦。
當時陶業採集黏土,直至挖到水層才停止,永昌里大片土礦挖了約十層樓深都未冒水,但不遠的一處農地一百多年前整地時,竟突然湧出清澈的泉水,此後從未斷過,且湧泉夏涼冬暖,彷彿上天賜與的禮物。
從此,在這浣衣洗菜成為童養媳最開心的工作,一年四季都窩在這兒談天說地,此處便被取名為「新婦仔(閩南語,童養媳的意思)窟」。
隨著社會型態演變,童養媳文化逐漸消逝,但聚集在湧泉的婦人從沒少過,只是成員變為一般家庭主婦,湧泉名稱也相傳成現在的「媳婦泉」。
六十多歲的阿梅從年輕「洗」到現在,她說,每天都有許多主婦聚集在這,「什麼都洗」。五十多歲的徐姓主婦也說,有人只拿著一、兩件衣服來洗,「根本只是來閒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