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觀念 好圖說可以輔助影像 文‧攝影/麥可‧弗里曼 |2014.08.17 語音朗讀 140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鹽在山地區域中是一種珍貴的產品,西藏瀾滄江較上游處的鹽井縣附近的鹽泉,已至少有1200年的開採歷史了。因為沒有平坦的土地,鹽農用支架建起了3000塊的鹽田。攝影/麥可‧弗里曼 負責大部分工作的女性會從河邊的鹽井中汲取鹽水,並且將其運送到每層以木頭與泥土建起的鹽田下儲存。結晶的鹽宛如鐘乳石般從頂部垂掛著。攝影/麥可‧弗里曼 接著,水會被倒入平淺的鹽田中,鹽田就位於人工打造的平台之上。河流這一側的鹽水因為地質的關係而偏紅色。攝影/麥可‧弗里曼 這個河灣猶如漏斗般集中並引導風向,若是結合了強烈的日照,就能在一天內將平淺鹽田之中的水分蒸乾(這張相片很自然地成為故事的主角,可以搭配其他幾張相片一起呈現。然而若是作為單幅作品,它的圖說也必須調整—長度得增加一些,才能解釋畫面中的情況)。攝影/麥可‧弗里曼 到了每天將盡之時,水分已經蒸發,鹽就會被採收並且包裝,準備送到市場裡。攝影/麥可‧弗里曼 這種鹽因其粉紅色的色澤而被稱為「紅鹽」,現在則因為普通的鹽可以經由山谷中所新開的道路運到此地,對它的價格形成了壓力。在一公斤賣人民幣一元的情況下,開採紅鹽恐怕會漸漸變得不符合經濟效益。攝影/麥可‧弗里曼 摘自《攝影師之念》尖端出版 攝影/麥可‧弗里曼 文‧攝影/麥可‧弗里曼 運用簡單的圖說輔助,可以讓相片變得更有趣且更適於觀賞,這個以西藏瀾滄江峽谷的製鹽業為主題的小故事就是一個例子。製鹽是個非比尋常的過程,而且地點也是獨一無二,若是只有圖片,整個故事可能會顯得不知所云。事實上,這次花了半天就完成的拍攝工作,可以用兩種不同的方式來呈現。 第一種方式是,挑出一張最好的影像,以單幅作品的形式呈現,而不必試著講故事。開始拍攝時我的出發點就是如此,希望能拍出一張很強的影像,拍到之後,我才能放鬆下來,並開始捕捉這個過程的細節。 第二種則是建構出簡短的敘事序列,這個範例就運用了此方法。由於場景和從事的活動很特殊,以單幅影像的方式來呈現是可行的,但觀者遲早會想要知道畫面中發生了什麼,所以就算沒有圖說緊接著影像,還是需要文字說明。 威爾斯‧希克斯(美國《生活》雜誌的編輯,曾說:「新聞攝影的基本單位是一張配上文字說明的相片。」)的論點關乎文字與相片的加乘效果,大部分的圖片編輯也都認同。他寫道,「新聞攝影的主要技巧之一是要讓圖片和文字形成彼此助益的關係,同時也能保持平衡」,這種技巧若是執行得好,將能獲致「引導出奇妙現象的力量,在這種現象中,圖片和文字共同組成的複合體將能夠大於個體的總和」。他將之稱為「X因素」。值得注意的是,這只有在圖片和文字是互補的情況下才能成立。只有在文字有助於補充理解上的不足之處時,才能算是互補,因此優良的圖說寫作技巧是一種很被看重的技能。 最糟糕的作法,且仍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印刷品和螢幕上,讓人看了就難受的是,多餘的解釋──也就是告訴讀者/觀者,那些在圖片中相當顯而易見的事情。理想中的圖說要盡可能地簡短,要能傳達讀者所需要的額外資訊,而且讀起來也要有趣。不用多說,圖說內容應該是具有文化修養的。 前一篇文章 展│覽│訊│息 下一篇文章 佳作徵圖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3如是說2025.05.0704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05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6榮譽勳章博物館 訴說得主英勇故事2025.05.0807社論--關稅談判須公開透明2025.05.0808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09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10【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手機開麥拉】影子的樣貌【光影魔術師】馬祖藍眼淚 魔幻神祕光【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手機開麥拉】培養攝影眼【紀實攝影】三山農場 花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