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陳文彥、簡祥佑、陳妍伊、劉畇昀高雄報導】國青年會議十二日開辦「夢想工作坊」,邀請佛光山寺代理住持慧峰法師、教育院院長永光法師、《人間福報》總編輯妙熙法師、中華青年總團執行長如彬法師,分組與白象幹部及青年暢談未來。
完善幹部制度
如彬法師帶領六十多名白象幹部與善財、妙慧講師及天馬幹部齊聚如來殿,針對國際佛光會青年總團各級幹部的資格認定、晉升辦法及講師資格認證深入討論,期望協助幹部持續成長,成為團隊輔導者。
如彬法師表示,講師須具有宗門思想、設計教案、行政企畫等能力,他建議,擔任幹部二年後,才具考試資格,並規畫設立講師資料庫。天馬幹部唐鈺原回饋,制定制度的過程,希望有回饋檢討的機制,以保有大家商議的彈性與空間。
記錄每日夢境
「什麼是你的夢想?為什麼會這樣想?」慧峰法師向青年提問,指出人都有做夢的經驗,睡前的念頭,往往會在睡眠中運作,甚至起床後仍保留,夢境是自己創造的,知道自己身處夢境之中,可以想像、創造任何事情,但個人仍須清楚,這只是做夢。
慧峰法師教導青年如何幫助夢想茁壯,每天睡前寫下想要做什麼夢,醒來時記錄下來,這種功課能幫助青年認識自己,試著釐清未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成就什麼樣的事業?也能體察生活的每個當下。每天睡前不停重複,念頭會在心識田中日益茁壯,夢想跟現實的差距會愈來愈近。
找到人生舞台
永光法師表示,在佛光山,諸多法師都是青年出身,他們都是舉足輕重的人才,年紀輕輕就接下重任,大師不只給青年希望,更給青年發揮的舞台。
永光法師談及大師創辦佛學院,讓在家眾能接近佛教,認識佛教,在心中種下一顆種子,到各地發芽。將「人生無常,把握當下;改變一念之間,轉念找回自我」的理念在佛學院發揚。
投身公益服務
妙熙法師兩年前帶領十餘位青年前往印度公益旅行,旅行的主要任務,除了提升印度人的衛生教育觀念,還幫助貧童建立「三好」思維與品格,期望透過教育,幫助他們未來脫離貧困的生活與階級。
妙熙法師表示,由於語言隔閡、風土文化差異,前往服務的義工,面對髒亂且物資貧乏的環境與飲食,水土不服,產生抱怨;但隨著服務過程中的省思,大家逐漸體認,勇敢大方地牽起貧童的手,為自己帶來成長改變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