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生館助理研究員朱育民,在小蘭嶼島上發現台灣新紀錄「仙女蝦」物種。圖/海生館提供
【本報屏東訊】近日在網路上瘋傳中國大陸四川有一種用沸水蒸煮都不會死的「仙女蝦」,在台灣也被發現!海生館助理研究員朱育民,民國九十八年在小蘭嶼島上火口低窪處採集到一些泥土,透過顯微鏡檢視,發現一種似「金字塔型」的卵,經分離出來孵化培養後,發現竟是台灣新紀錄「仙女蝦」物種。
小蘭嶼位在蘭嶼東南方約三海里左右,面積為一點七五平方公里,海岸多為懸崖,海拔最高點為一百七十五公尺,島嶼中央為火山噴發口形成的窪地,被當地達悟族人稱為神秘島。
朱育民說,仙女蝦屬於鰓足綱,和蝦子屬軟甲綱不同,所以並不是真正的蝦子。仙女蝦體長約為二到四公分,有像羽毛般的鰓足及蝦狀尾巴,身體呈螢光色,活動時腹面朝上仰泳姿勢,因色彩絢麗、外形優美而得此名。
仙女蝦在地球上生活約二億年,與恐龍同期,最重要原因就是因為牠有「耐久卵」。這種蝦卵有耐久生存模式,能抗沸水、抵抗乾旱、高溫或低溫等惡劣環境。
台灣第一次發現仙女蝦為約十年前在陽明山的向天湖,與在小蘭嶼發現的個體有明顯差異。向天湖仙女蝦卵為圓形狀,且有明顯的雌雄個體;而小蘭嶼仙女蝦卵為金字塔狀,在約近萬個體中僅出現約二隻雄性個體,體型也較小,是台灣發現的第二種仙女蝦。
朱育民也利用其DNA序列進行比對,發現小蘭嶼的仙女蝦與澳洲昆士蘭仙女蝦類似,不排除是過境候鳥夾帶含卵的泥土落地孵化,將持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