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美族耆老黃貴潮(前中)阿美族活字典,獲台東大學頒予榮譽博士學位,典禮中和詩人余光中 (前左)相見歡。前右為台東大學校長劉金源。圖/中央社
【本報台東訊】阿美族耆老黃貴潮從民國40年開始寫日記,63年從未間斷,記錄族人生活、文化點滴,讓他成為阿美族的活字典。
僅念過小學82歲的黃貴潮,靠著自修完成4本有關阿美族文化的書,今天在日記上寫著,6月14日是最有意義的日子,自己獲台東大學頒予文學榮譽博士,接受校長劉金源撥穗。
黃貴潮阿美族名字叫Lifok,出生時因為兄弟姐妹多,母親要養活一家人相當不容易,因此幫他取一個謙虛的名字「撿來的」;13歲那年,他罹患「筋骨結核性化膿」,為了保住生命,又改名Oteng,意思是「死翹翹」,果然上蒼垂憐讓他活下來。
民國40年,他決定開始寫日記,和病魔對抗,剛開始是以日文,接觸中文後,改以注音符號,幾年後又換成國字。10 年前,阿美族以羅馬拼音創造阿美族語言,黃貴潮又以阿美族語言寫日記,上百本的日記以4種語言完成,至今有63年。
民國72年,黃貴潮進入中央研究院民族所擔任研究助理,他開始整理蒐集阿美族文化、整理和翻譯阿美族的口傳文學;他陸續完成「豐年祭之旅」、「阿美族傳統文化」、「阿美族兒歌之旅」、「阿美族飲食文化之美」等著作,為阿美族的文化傳承留下文字紀錄。
除了文學上的成就外,黃貴潮也積極推廣阿美族的傳統技藝口簧琴;和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系合作推動原住民音樂、舞蹈,四處公演,被譽為推動原住民音樂和舞蹈的先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