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英特爾科展落幕,中華代表團表現出色,拿下包括兩座特別獎與兩座科目首獎在內的12座獎項,寫下近年來的最佳成績。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台灣代表團在「2014年美國英特爾國際科技展覽會」包辦4項大獎,共獲得2座歐洲參訪研習獎、2類科首獎、2類科一等獎、3類科四等獎以及3座特別獎,今年收穫豐碩。
中研院院士林榮耀林榮耀表示,今年參賽學生都展現出很好特質,對科學研究相當有興趣,且願意花時間去做實驗。教育部近年推動科學班,讓大學、高中合作培養人才,高中生可到中研院、清大、中山、高師大等校實驗室做研究,並預先修讀大學的相關課程,對科展成績有很大助益。
建國高中學生黃亦軒以「轉錄因子bZIP16參與阿拉伯芥開花途徑的分子機制研究」拿下斯德哥爾摩國際青年科學研習獎、大會槙物學科類科首獎、大會植物學科一等獎與孟山托公司特別獎一等獎。他表示,過去科學界認為bZIP16能促進植物萌芽,但他在開花相關的細胞中,也發現大量bZIP16,因此大膽假設與開花有關,透過許多實驗,最後獲得證實。
北一女中學生陳郁欣則是以「西北太平洋颱風增強與上層海洋熱力結構關係之長期變化」贏得歐盟青年科學家競賽獎、大會地球與行星科學科首獎、大會地球與行星科學科一等獎與美國氣象學會特別獎三等獎。她收集多年資料,發現颱風強度有增強的趨勢,與海洋暖水層越來越厚有關係。
此外,建中陳培鳴與邱紹庭則獲得大會微生物學科四等獎與美國微生物學會特別獎一等獎;北一女沈玉宣以「可重複使用之新型固體酸在藥物合成與生質能的催化應用」作品獲大會化學科四等獎。年僅13歲的高雄市三民國中王冠萭以「少年π的奇幻旅程-從不對稱切割到加權校正法」作品獲大會數學科四等獎。
英特爾科展是全球規模最大的中學生科學競賽,代表團今年共有12名學生參加,參加的領域包括數學、化學、物理、生物、地球科學、工程與電腦等。今年共有來自世界各地70多個國家、超過1700名學生參與,總獎金逾50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