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海生館自高雄楠梓仙溪保護區帶回多個魚種馴養,成功復育台灣馬口魚在內的3種台灣原生種魚種。圖/韓僑權提供
【本報屏東訊】88風災重創南台灣,高雄市楠梓仙溪保護區的台灣特有種魚類族群雖逐年恢復,但受到雨季土石流影響,數量再次下降,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助理研究員韓僑權將魚隻帶回館區馴養,已成功復育3魚種,未來將放回原溪流。
韓僑權指出,88風災後,高雄楠梓仙溪保護區內河道幾乎都被土石流占據,楠梓仙溪河道環境也改變了,過去未曾斷流的支流,每年枯水期都會斷流乾涸,這些支流是魚類的「避風港」,魚類族群數量因此再次下降。
為搶救多個數量急降的台灣特有種魚種,韓僑權將保護區內即將乾涸小潭中的6種魚種帶回館區馴養,已有溪哥、台灣石
及台灣馬口魚以人工繁殖養成,另體型較大、被公告為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的高身固魚,仍在人工養殖實驗中。
韓僑權表示,人工繁殖成功的魚隻,除了部分提供館區展示,未來待災區溪流環境生態逐漸穩定時,會放流回原溪流中,為台灣溪流生態保育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