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最新研究證實,心房顫動患者心肌梗塞發生率為正常人2,中風機率為5倍,長期追蹤還發現,初次診斷出心房顫動者,5年內失智的機率為10.5%。國內醫師也發現,不少60多歲民眾出現近期事物記不清,甚至有幻覺、幻聽、中風現象,進一步檢查才發現是心房顫動引發。
據估計,台灣約有24萬5000人罹患心房顫動。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暨雙和醫院神經科醫師陳龍表示,心房顫動通常沒症狀,患者多半是發生缺血性中風、失智症後才被發現。
陳龍解釋,心房顫動會引發中風或失智,主要是心臟亂跳時易產生血栓,當血栓跑到腦部或血管時,就會造成心肌梗塞或中風,而腦中風是造成血管性失智的原因之一。無論失智或中風,都會造成患者和家人的沈重負擔,因此提早發現心房顫動非常重要。
「心房顫動最易辨別的臨床徵兆,是非常不規則的脈搏」,陳龍提醒年紀大、生活壓力大、喝酒、高血壓、肥胖、甲狀線功能異常等高危險族群,應定期到醫院做診脈篩檢,或透過心房顫動電子血壓計測量,發現異常應立即就醫做進一步心電圖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