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珩綜合外電報導】中國大陸北京西城區明代古剎拈花寺,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在被占用了六十年後,會在近期完成人民大學印刷廠廠房騰退工作,並啟動半個多世紀以來首次大修,隨後重新恢復為宗教場所。
據史載,明萬曆九年(西元一五八一年)司禮監太監馮保奉孝定太后之命創建寺廟,因在寺內千佛閣內供奉銅製「毗廬世尊蓮花寶千佛」,佛座周圍有千佛旋繞的千朵蓮花,故名「護國報恩千佛寺」。清雍正十二年(西元一七三四年)敕令重修,取世尊拈花示眾之意,賜名「拈花寺」。至清末,拈花寺仍為京城名剎,為八剎三山之一。
一九二○年代,在此開設佛學研究所、在律堂開辦拈花寺小學,寺廟還經營停靈暫厝、承辦喪事等業務。一九四九年後,拈花寺更破敗,逐漸被諸多工廠、民宅占用,建築年久失修,部分已拆除。
二○○三年,拈花寺被列入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寺廟產權單位為北京市佛教協會,但仍被中國人民大學印刷廠和十餘戶居民占用。大殿被拆除,用於建設廠房;天王殿、藏經樓等寺廟原有建築尚存。北京市文物局多次召開協調會研究搬遷問題,但因被要求高額補償費,而無法進行。
由於建築火災隱患嚴重,二○○七年以來,北京市文物局二次因拈花寺未落實隱患整改要求,申請法院行政強制執行。去年,北京市宗教局、北京市佛教協會、中國人民大學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印刷廠四方簽訂《拈花寺騰退移交協議書》,約定本月前完成騰退交接。
北京市佛教協會副會長胡雪峰大喇嘛表示,交接後,拈花寺會大修,並重建大殿,其他尚存殿宇也會修繕。竣工後,拈花寺將恢復為佛教場所,同時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