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人興學 成就教育奇蹟 羅智華 |2014.02.17 語音朗讀 403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百萬人興學功德碑牆,高六公尺、綿延近一公里,上面刻滿了助學芳名。圖/莊美昭 佛光山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說:「百萬人的善心善行,是本校最美的人文景緻!」圖/佛光大學提供 佛光大學創辦人星雲大師(左三)頒授榮譽文學博士予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左二)。右起為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應用文學系主任朱嘉雯、莫言夫人,左一為莫言千金。圖/佛光大學提供 進入佛光大學校門,不到五分鐘,右手邊的樹林後方,百萬人興學紀念館巍然眼前。圖/佛光大學提供 回憶起佛光山百萬人興學紀念館創建過程的點點滴滴,慈惠法師表示,由於宜蘭地區多颱風、多地震,因此興建之初最重視的就是建築結構安全,團隊從氣候、地形等多面向縝密思考,投入許多時間進行環境評估與水土保持,建築工法更是以最高安全規格來施作。以最重要的「打基樁」為例,紀念館底下就打了數百根基樁,不但直接打到地質岩盤裡,每根基樁直徑更厚達一米至一米五,慈惠法師對安全標準的高度要求就連建築團隊看了也佩服不已,直呼比許多企業大樓規格都來得嚴格。 環保與節能優先 除了安全標準高,慈惠法師更重視環保與節能。他笑著說,採光好、就能少開電燈;通風好,就能少用冷氣;也因如此,建築團隊除了從綠建築角度思考、大量運用生態工法外,更設計許多外推氣密窗,透過空氣的自然對流,讓紀念館即使沒開冷氣也能涼爽宜人。 不僅如此,百萬人興學紀念館更擁有得天獨厚的好風景,不但多數房間都蓋在面向太平洋的最佳位置,夜晚入睡前可以欣賞繁星點點的蘭陽夜景,早晨起來還能目睹美麗的龜山朝日景緻。而本身是宜蘭子弟、十分了解當地環境的慈惠法師,更從在地人角度提供建築團隊許多好點子,把蘭陽之美引進來,利用「一窗一風景」的設計理念,讓每扇窗外看出去的景緻宛如一幅山水畫般讓人心曠神怡,使前來住宿的佛光人都忍不住流連忘返,直說這裡的景觀可比六星級飯店! 回收義工來進修 除此之外,慈惠法師還巧妙地將「機房搖身變為鐘樓」。原本建築師是將紀念館頂樓規畫為機房,但慈惠法師看了設計圖後,覺得這麼好的地理位置當機房有些可惜,於是靈機一動,想到何不修改為鐘樓,擺放大陸江蘇寒山寺致贈佛光山的莊嚴大鐘,讓佛光師生與家長可以在此叩鐘祈福、更具意義,像是今年開學,校方就特別安排新生來此叩鐘祈願,渾厚深遠的鐘聲繚繞整座校園、十分悅耳。 問起慈惠法師最喜歡興學紀念館那一處風景,只見他笑聲爽朗地說「在這裡,無處不是風景、無處不是最愛」。尤其特別提到上學期末畢業典禮時,在此遇見來上課的樂齡學生,一問之下,原來是為佛光大學募款的資源回收義工們。他們告訴法師:「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能在自己蓋的大學上課,內心充滿無限感恩與驕傲!」慈惠法師說:「這些百萬人的善心善行,實乃本校最美的人文景緻!」 他表示,百萬人興學紀念館是大家同心協力完成的「集體創作」,能順利完工,首要感謝的是星雲大師充分的信任和授權,以及建築團隊多年來的投入與付出,就連下雨天也穿著雨衣施工,敬業打拚的精神令人看了很感動。而紀念館未來也計畫舉行感恩法會,感謝大家的無私付出,成就星雲大師辦教育的心願,體現「把智慧留給自己、將大學留在人間」的教育理念。 相信許多造訪過宜蘭的民眾都會對好山、好水、好風光的宜蘭留下深刻印象,尤其著名的蘭陽八景「龜山朝日」更是當地指標性景觀,且內行人都知道,想一睹龜山島美景的最佳地點就是位於礁溪林美山上的佛光大學,獨一無二的絕佳視野,就連國際學者看了都讚譽有加;加上綠意環繞的校園美景,讓佛光大學擁有「全國最美麗大學」封號,令人羨慕能在這裡作學問的師生們。 但這樣一所優美大學並非憑空而來,而是當年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號召百萬人之力,共同興學而成就的教育宏願。當我們走入海拔四百多公尺高的佛光大學,放眼所及,無處不傾注了百萬人護持教育的心力,每棟教學大樓都蘊含著十方對人才培育的期許,不僅是得來不易的心血結晶,更堪稱是台灣少見的「教育奇蹟」。 為感謝社會大眾,打從佛光大學建校之初,星雲大師心裡就醞釀著興建一棟「佛光山百萬人興學紀念館」來感謝百萬人的無私付出。歷經二十年的發想、規畫、籌建,這個想法終於在今日付諸實現、紀念館正式落成。 內有佛大校史館 由大師親自命名的「佛光山百萬人興學紀念館」是一棟地上五層樓、地下一層樓的會員制旅館,內部設有八十個房間,主要是提供佛光山功德主、佛光會成員及佛光大學教職員、學生家長、校友和國外學者、貴賓就近在校園內住宿的居所;除了旅館外,裡頭還設有滴水坊蔬食餐廳、禪堂、開山堂、佛大校史館等,讓造訪者了解星雲大師當年開創佛光山的辛苦歷程,以及弘法之路上走過的一步一腳印。 「百萬人興學紀念館要紀念的不單是佛光大學,而是整個佛光山教育系統興建的大學,沒有這些功德主每個月定期的捐款與付出,就無法完成大師『以教育培養人才』的慈心悲願。」佛光山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一語道出紀念館的創建因緣,長年推動百萬人興學的他,亦是催生紀念館的重要幕後推手,不但親自與建築師討論設計草圖,施工期間更是三天兩頭往工地跑,凡事親力親為的付出,讓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洋溢著慈惠法師與建築設計團隊集思廣益的創意巧思。 前一篇文章 8宗教代表齊聚南天寺 祝禱和平 下一篇文章 陳嘉隆 教育之路 正要開始 (行腳托缽總負責人) 熱門新聞 01【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2【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3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4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5【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06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7【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8【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09PLG冠軍賽 領航猿 VS 勇士5月5日開打2025.05.0210亞洲佛青首爾聯誼 傳承人間佛教2025.05.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緬懷星雲大師 全球佛教學者暢談人間佛教245校雲端交流 凝聚三好共識推廣生命教育 林聰明獲特殊貢獻獎西方寺瑜伽課 接引民眾結法緣元宵乞龜 390兩大金龜亮相基督城地震10年 佛光山領眾祈願 作者其他文章陶冶學子品格 培養正確人生觀沉浸感黑洞視覺 《靈魂》探討生死葉火城 火炎山下錦中60創新藝 彰化美術館饗眾宇宙快速電波爆 逾半屬重複型繁星錄取率99.2% 南華大學近滿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