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信義區嘉興街一家專賣手工饅頭、槓子頭的三十年山東老店,一百零一歲的老闆趙丕宗秉持麵糰要天然發酵、不加發酵粉的精神,每天清晨二點起床揉麵糰、壓麵、做槓子頭,以及乾烙的無油蔥油餅、韭菜盒,從揉壓麵團到烘烤產品,製作過程毫不馬虎。 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台北市信義區嘉興街一家專賣手工饅頭的老店,從早到晚生意很好;讓人佩服的是一百零一歲的老闆趙丕宗每天清晨起床揉麵糰、壓麵、做槓子頭,三十年如一日,至今耳聰目明、身體硬朗,健保卡幾乎用不上。趙丕宗也傳授長壽祕訣「吃天然最健康」、「不藏心事就沒煩惱」。
趙丕宗十六歲從軍,民國三十八年隨國軍來台,和小他十歲、來自山東的王秀珍結婚;退伍後曾在市場賣豬肉、饅頭店幫忙,三十年前夫妻倆決定以山東故鄉習得的麵食技藝創業。
三十年來,趙丕宗每天清晨二時揉麵糰、壓麵、做槓子頭、韭菜盒、甜火燒、饅頭、蔥油餅。與眾不同的是,他的麵糰都以老麵自然發酵,不摻酵母粉;蔥油餅、韭菜盒子都不摻油,而是以火乾烙。
「天然的、少油,才健康。」五十八歲的兒子趙膳亭不忍年邁父母操勞,和太太傳承父母技藝,晚上還兼賣水餃、餛飩,揉製餛飩皮特別加入雞蛋,營養又有彈性。
雖只外賣、不供內用,但食材天然、口感好,通過市府衛生局抽檢,小小的店面從早到晚生意很好,附近台北醫學大學不少醫師、學生是老顧客;有其他同行慕名登門求藝。還有顧客說,已買了好幾年。
趙丕宗說,除了農曆過年,他全年無休,不曾感冒或生病,僅手腕長期揉麵糰而關節炎。身體硬朗應是他只愛吃家裡天然食材作的食品、不愛吃外食,而且不藏心事,心情常保輕鬆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