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一家動物園的老虎早產,生下三胞胎都夭折了。老虎媽媽健康急速惡化,但身體並沒有問題。獸醫認為是喪子造成的憂鬱症,只要給牠找些小老虎代替,就會好起來。但聯絡了全美國的動物園,都沒有適齡老虎寶寶可以提供。
獸醫想到,動物母親有時可以接受其他動物寶寶,於是…,找了一窩豬寶寶,給小豬仔穿上「虎皮」肚兜,就交給了虎媽媽。
傳寄的郵件寫到:「原先看照片,以為是小豬需要母親,沒想到是虎媽媽需要孩子。看到老虎媽媽走路,小豬圍在她身下,真是可愛又令人感動。」
不少網站、部落格轉貼了這些照片。不過,也有人殺風景,說:「虎毒不食子的諺語,可能從此改寫!」原來2006年8月2日,福建漳州動物園的東北虎「妞妞」,首次產子,生下三隻,卻先後吃掉。
動物園解釋,首次生產的母虎缺乏經驗,牠把小虎叼出來曬太陽,遊客見到大聲喊叫、拍照。母虎因受驚嚇,情緒煩躁不安,猶如人類的產後憂鬱症。而食子現象也是動物界的「優勝劣汰」原則,初生的小動物如果不健全,大多會吃掉,因為可增加母體的能量,預備下次懷孕。
的確,為了生存需求,動物同類相殘、捕食其實非常普遍,特別是低等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如昆蟲、魚類和兩棲類。至於高等脊椎動物,儘管沒有那麼普遍,但至少有14種肉食哺乳動物及大量的爬行動物、鳥類有嗜食同類行為,比如鱷魚就吃自己的同類。
鳥類為了保持群體數量平衡,也會吃掉卵或已經破殼而出的幼鳥。在獅子社會,當體魄強健的雄獅搶佔領地,成為領袖,經常會咬死新生幼獅,也是為自己的後代排除「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