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 滿城汽車盡骨董

 |2006.12.16
473觀看次
字級

2004年,洛杉磯的Carina Aho到古巴度假。由於兩國不睦,這趟旅程不容易,他透過加拿大的旅行社,先到墨西哥再轉飛古巴,「不過,很值得。」Aho說。他在哈瓦那看到一輛計程車,趕緊拿相機拍下來,「哇,是一輛老別克,保險桿還是鍍鉻材質。」

「最好趁凱悅這些大飯店進駐前,去一趟古巴,免得國際化後失去特色。」Aho說。他把照片投稿洛杉磯時報,用老別克為哈瓦那的容顏註記。

哈瓦那是美洲最古老的殖民城市,完整保存五百年來的建築。這些古建築混合了西班牙、法國、義大利、美國、中國、巴羅克和當地文化風格,多元、喧囂地呈現古老的華麗,整個城市就是活的博物館。

海明威故居是博物館中的博物館。他於1939年移居古巴,在哈瓦那以東15公里的農場住了22年,名著《老人與海》就在那裡完成。1961年去世後,古巴政府把他的故居設為博物館,當年他搭乘出海捕魚的「皮拉爾」號停在戶外陳列。

多年來,海明威博物館幾乎不對外開放,各個房間終年上鎖,遊客只能透過玻璃窗匆匆一瞥;由於氣候濕熱、風暴頻繁,加上年久失修,甚至已成危屋。但懷舊之旅不受影響:許多現代旅人從危屋出發,沿著海明威的足跡,到「五分錢小酒館」喝「莫希托」雞尾酒,品嘗克列奧爾人的菜肴,一如海明威當年。

哈瓦那古城已被聯合國列為文化遺產,哈瓦那忙著維護老建築,仍有600多處倒塌,對海明威故居無暇兼顧。2005年起,美國歷史遺產保護基金會把海明威故居列入名單,但修補困難,因美國長期對古巴禁運,須經批准才能前往,而華府態度冷淡,曾否決該組織的申請。

禁運苦了海明威故居,在其他方面,卻也不是完全沒有好處。Aho拍下照片後,繼續逛著,當一輛50年代的凱迪拉克從眼前開過,他立刻後悔對老別克的激動:古巴,幾乎是美國骨董車的博物館。

骨董車迷通常只能從雜誌或網站稍獲滿足。偶爾,「在穀倉發現珍希老車,便樂得發瘋。駕車經過鄉間,總不自覺瞥一眼農家院子。」AUTOBLOG網站上一個車迷說,「古巴人可幸運多了,他們街上盡是這些古老的鐵傢伙。」

這樣的車大約6000輛,是美國在1961年對古巴實施禁運前出口到古巴的,包括30至50年代生產的福特、雪佛蘭或奧斯莫比老車。40多年來,古巴幾乎沒有現代的汽車,也幾乎沒有高品質的零件,加上政府限制購買新車,古巴人就用能得到的各種東西來維修、改裝老車,包括老式俄羅斯Lada發動機,甚至捲煙紙,五花八門的改裝,連原廠工程師都感意外。不過,神奇的是,把骨董車改裝成「拼裝船」。由於窮困與政治問題,古巴人偷渡美國事件層出不窮,古巴距佛羅里洲140公里,說起來不算太遠,搭計程車也能到。

2004年,就在Aho到哈瓦那度假時,古巴男子洛佩茲駕駛漂浮船,載了12人,搖搖晃晃漂向佛羅里達,眼看只剩30多公里,結果被美國海岸防衛隊攔截。漂浮船是計程車改裝,而計程車則改裝自1950年的老別克。洛佩茲不是第一次闖關,前一年他駕駛的是1951年份雪佛蘭貨車「船」。

許多古巴人都用這招。2005年最經典:一輛水藍色、加長型的福特Mercury,出現佛羅里達外海,年輕的美國海防隊員遠遠望去,都對這輛1949年份的骨董車讚嘆不已。只可惜,車頭加了尖尖的船首,破壞美感。

老車排出的廢氣,當然不符合現代的環保標準,因此古巴的空氣不好,尤其哈瓦那,常可聞到劣質的化油氣味,很嗆鼻。還好,好東西不寂寞,哈瓦那舉辦的老爺車展覽會,聲名遠播。古巴宣佈汰舊換新計畫後,車主已開始待價而沽,美國收藏家也興致勃勃。

 延伸閱讀:http://www.latinamericanstudies.org/cuba.htm
美國對「背後芒刺」古巴相當敏感,大量投入研究。這個網站收集各大學、機構的拉美研究古巴部分,以及相關書籍、網站、部落格,上窮必落下黃泉,資料齊全得驚人,幾乎是一部百科全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