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農業部長江流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發布報告指出,長江上游漁業資源嚴重衰退,一些珍稀、特有魚類瀕臨滅絕;更有專家指出,長江生態系統已經崩潰。
大陸《燕趙都市報》報導,曾被蘇東坡、鄭板橋等詩人譽為「南國絕色之佳」、有「水中西施」之稱的長江鰣魚,產量急劇下降,現在已很難目睹;中華鱘、白鱘等大陸國家一、二級野生保護動物的數量也逐年下降。
長江漁業資源辦公室六月邀集科研人員對長江上游做綜合診斷。專家表示,長江生物族群和數量減少,除了受水汙染、過度捕撈影響,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失序的水電開發。
據長江流域綜合利用規畫簡要報告,長江幹流宜賓至重慶河段規畫了石硼、朱楊溪和小南海水力發電廠;金沙江中下游規畫興建梯級電廠共十二座;岷江幹流規畫十七個電廠,大渡河幹流二十四個、雅礱江幹流二十一個、烏江幹流十二個、嘉陵江幹流十七個;再加上已存在的電廠,長江上游水電開發猶如一層層「梯田」。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曹文宣說,若長江上游水力發電開發全部實施,將對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的繁殖生長產生無可挽救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