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山水米將越南米混充台灣米謀取暴利,農委會痛定思痛,徹底檢討國內農糧管理辦法,將建立國內外稻米基因資料庫,每年公告國內推廣種植的稻米品種,讓國內少量種植的國外稻米品種,逐漸退出市場。而稻米DNA基因資料庫也將成為農委會未來稽查市售包裝米的重要依據,預計最快明年農曆年前完成。
農委會農糧署長李蒼郎表示,要落實稻米品質品種稽查,必須有能讓業者信服的依據,因此建立國內現有稻米栽種品種的DNA資料庫,現有四十多個品種基因,還要擴大、充實。每一年農糧署會公告政府推廣種植的國產稻米名單,如台九號、台南11號、台農71號、越光米等,選種有依據。
不少農民會從國外引進不知稻米品種少量種植,李蒼郎表示,若超出政府公告範圍,便要自己賣給糧商,公糧將不收購,讓市面上奇怪品種「退出市場」。
國外稻米品種太多,要建置國外稻米DNA基因資料庫困難許多。進口稻米大多只描述「泰國香米」或「美國中粒型米」,也許知道產地來源,但沒有品種名稱,有時一包米就有好幾個品種混和,因此,將委託學術單位協助分析建置進口稻米的DNA圖譜,針對常進口、市面上較普遍的品種調查取樣。
李蒼郎說,未來抽驗國內包裝米,將加強抽驗賣場的「自有品牌」、特殊低價行銷品項、業務用大包裝米、稽查紀錄不良的糧商、或進口米數量較多的廠商,嚴格的稽查要讓不實糧商無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