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人間大學系列報導4 光大社大 懂得在地心聲

杜憲昌 圖/光大社大提供  |2013.08.27
5176觀看次
字級
歌仔戲老師指導學員耍花槍的動作。 圖/光大社大提供
新移民生活適應輔導班,體驗歌仔戲身段。圖/光大社大提供
歌仔戲學員期末公演《花木蘭從軍去》,已有職業水準。 圖/光大社大提供
古箏班學員分享心得及討論指法。圖/光大社大提供
藉由一筆一畫體會水墨畫趣味。 圖/光大社大提供
茶藝老師陳玉婷示範茶席。 圖/光大社大提供
夫妻結伴學習書法,默契十足。圖/光大社大提供

文/記者杜憲昌專題報導
專訪副校長覺居法師

傳承傳統文化 重視時代趨勢

光大社大副校長、佛光山惠中寺住持覺居法師表示,光大社大(以下稱光大)設立於二○○四年,以文化薪傳、關懷弱勢、社區活化為辦學宗旨;光大除了在光明學苑的校本部,在惠中寺、豐原禪淨中心、妙法寺亦設有分校,另外大雅區長也曾多次爭取到大雅社區開課,正在規畫。

學區文風盛

光大的「學區」在台中市文教機構最密集的北區,以及最早開發的南屯區,可說是文風鼎盛,民眾的知識水平與學習欲都非常高。為滿足大眾的學習需求,光大每學期開設的課程類別多達百餘門。學員也可以直接反映、建議希望開設哪些新課程,只要多數學生有意願、課程富教育意義,校方都會盡量滿足學員期待。

光大也非常重視與社區的連結。覺居法師表示,社區大學就是以社區民眾為主要服務對象,透過學習參與並關心社區,讓民眾有機會再進修與自我成長,藉以實踐終身學習,並促成公民社群成熟發展。

關心新移民

為此,光大不僅積極配合社區,如安排歌仔戲、敦煌舞等課程學員參與社區表演;也常舉辦適合鄰近民眾的活動,像是專題演講、成果發表會等,在地居民都受邀為光大的座上賓。

光大社大成立至今已十年,覺居法師說,光大一貫的理念是配合社區發展需求、提升人文素養,以成為民眾最信賴的社區大學為目標,因此除了著重各種地方傳統文化的傳承,如歌仔戲、客家文化、書法、古箏、敦煌藝術等,也重視時代的趨勢,所以開辦了樂齡、心靈成長、居家照護以及新移民生活適應等呼應社會需求的課程,期望能更貼近民眾生活,協助社區民眾的身心靈安定成長,共同成就更健康、祥和的社會。



教學舞台寬廣
熱門課程爆滿 教師樂於增班

在光大社大,學生「超額選課」的情況很常見,一些熱門課程,如潛意識溝通、瑜伽、水墨畫、生活與茶藝等,課堂上往往高朋滿座,可見校方開課確實精準貼近民眾需求。

朋友鄰居逗陣來

但對於某些需實作的課程,老師要同時顧及多人,難免覺得分身乏術,解決之道,就是再加開新班。

「潛意識溝通」課程的教師陳大正說,光大最特別的,就是學員、老師與校方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密,學員常會推薦朋友、鄰居來光大上課,「逗相報」的結果,就是課程供不應求,像「潛意識溝通」因為有實作和自我覺察的過程,老師必須更專注學生的狀況,所以一開始設定只收二十名學生,現在一班卻有近三十名學生,為維持課程品質,只好一再地加開課程,「白天、晚上都有課,快以校為家了,真的要請校方幫忙控制一下人數喔!」陳大正笑說。

面對老師的「投訴」,光大主任祕書于普華回應:「這怎麼能怪校方!還不是老師太好說話,學生去『請託』,就答應讓他們加選。」

在彼此幽默的一來一往間,不難見出大家感情深厚。

體現寺院學校化

瑜伽老師呂淑芳說,因為光大相當尊重老師,老師在課堂上有很大的發揮空間,比方說瑜伽課的教室就在大殿,「有哪一間寺院可以這樣!」這便是人間佛教「寺院學校化」精神的體現。

茶藝老師陳玉婷和書法老師馮嘉年則表示,光大常配合課程舉辦活動,讓學員有許多表現學習成果的機會,這對老師和學員都有極大的鼓勵作用,如「茶席」就是推廣茶文化非常好的方式。學佛、茶藝與書法同樣強調「靜定」的工夫,而課程之間能相輔相成,學員的體會將更深刻。



學而優則教
發掘學生專才 慧眼儲備師資人選

光大社大與學生的關係「親密」,最好的例證就是,學生願意讓校方了解學經歷背景,光大可以從中發掘人才,成為新課程的師資來源之一,目前光大有不少學員同時身兼教師角色。

現任茶藝課助教的呂柏儀,是光大培訓的未來師資,她的「本業」是中華花藝老師,得知茶道老師陳玉婷在光大授課,便到光大選修茶藝課,一上課之後欲罷不能,除了茶藝之外,又加選修書法和水墨畫。

開發第二專長

呂柏儀說,花、茶、書法與水墨都是中華傳統文化,共通點即在「七感的體驗」,能夠受到校方青睞,她覺得很高興,但自謙還有許多要學習,而她的「本色當行」也屢被光大借重,像是惠中寺的過年布置等,就常出自她的手筆。

呂柏儀表示,光大提供非常好的學習環境,校、師、生親如一家,讓人有歸屬感,她強調,大多數學員都不只修學一門課,對於各項活動也都熱情主動參與。

享受學習氛圍

已經在光大上了兩學期水墨畫課的葉秋月,本行是國樂老師,她說,在彈奏樂曲之際,腦海裡常常會浮現畫面,就像國畫裡所呈現的意境,所以她早就想學水墨畫了,之前曾在其他社大報名,最後卻因為人數太少開不了課,還好是朋友告訴她,光大有開水墨課,她才如願以償。

葉秋月說,光大的校園環境與水墨創作所強調的靜心,形成自然而然的調和氛圍,也難怪這一類課程會這麼受歡迎。接下來她還想修茶藝課,因為茶藝對於沉靜心靈也很有幫助,「只是光大的課太受歡迎,要選上,手腳可得再快一點才行。」

服務中結交好友 了解辦學不易

「很高興有能力協助光大。」擔任會計義工的黃淑娟認為,會到光大上課、當義工,其實是「因緣」。她說自己原本就「喜歡上課」,某日在客運站看到光大的DM,突然福至心靈想來報名,實在說不上為什麼,就覺得光大很吸引她,「因緣」確實妙不可言。

楊資英有次和鄰居聊天時,知道對方在光大學服裝設計,她來「探班」,看著看著就跟著來上課。「雖說是義工,但其實我獲得更多,包括人際互動,能有許多朋友相互關心,是多美好的事!」她說,當光大需要人力時,她一定盡量撥出時間幫忙。

至於林滿如,則是先擔任義工,之後才到光大上課。她家就住在光大旁邊,因為接了外帳的工作,想找個安靜的地方做事,就找上光明學苑。「師父對我突然造訪不但沒有不悅,而且親切接待。」之後法師比較忙的時候,林滿如就主動提出要協助,對光大的事務參與愈多,愈了解辦學不易,也更覺得學習的珍貴與重要。



光大社大小檔案

地 址:台中市北區大雅路58號18樓

電 話:04-2201-2571

傳 真:04-2201-2581

E-mail:gogo5599@gmail.com

網 址:http://bl.fgs.org.tw/guangda/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