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縣卑南鄉公所推出每年每盞六百元,冠上祖先名字的「敬奉燈」,不但可緬懷先人,還可照亮用路人。圖/潘俊偉
【本報台東訊】路燈冠上認養人的名字不稀奇,冠上認養人祖先的名字才特別!中元節將屆,台東縣卑南鄉公所推行「敬奉燈」的認養活動,不但可緬懷祖先,還能照亮其他用路人,深獲鄉民及外地遊客認同,目前全鄉四千一百盞路燈,已有破千盞認養成功。
卑南鄉長吳信義表示,敬奉燈的發想,源自於九十九年推行的愛心燈認養活動,民眾認養鄉內路燈,每年每盞六百元,路燈上就會有認養人名字,但為喚醒更多民眾對先人的追思,在隔年推出路燈以認養人祖先冠名的「敬奉燈」,不但可表達對祖先的緬懷之情,還能照亮其他夜歸民眾。
吳信義說,許多遊子返鄉或外地遊客到卑南鄉進行深度旅遊,發現路燈寫上認養人祖先的名字,覺得很奇特,就會詢問鄉民,經過鄉民解說,都會受背後的涵義打動,紛紛主動連繫鄉公所辦理認養活動,更有高雄市陳姓民眾,一次認養超過四十盞。
吳信義表示,大家都把農曆七月叫做「鬼月」,感覺不是那麼恰當,其實,農曆七月是繼清明節外,另一個對鬼神、對先人表達敬意的月,因此稱為「孝思月」,更為恰當。若想以不同方式緬懷祖先,民眾不妨認養卑南鄉的敬奉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