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醫學期刊揭露一起罕見事件,醫學研究者指出,狂犬病導致器捐者與一名接受捐贈的病人死亡,但其他接受捐贈器官的病人則存活下來。曾被狂犬病浣熊咬傷的二十多歲空軍技工過世後捐出器官,一名退伍軍人接受左腎移植經過一年半後因狂犬病死亡,另三名接受者卻沒有發病。
這報告刊載於二十三日出版的《美國醫學會期刊》,說明該事件最終調查結果。這名二十多歲空軍技工死後,醫生判斷死因是參加釣魚旅行因食物中毒喪命,但當下並未發現他有狂犬病。空軍技工死後,他的腎臟、心臟、肝臟分別捐給四個病人,其中三個活了下來,沒有得狂犬病,只有一名在二○一一年接受左腎移植的退伍軍人於今年二月去世。
研究者調查捐贈者的紀錄,發現器捐問卷中問到過去六個月是否曾接觸可能患狂犬病的動物,他的答案是「沒有」。研究人員之後訪問捐贈者家屬,發現該人在住院之前,至少被浣熊咬傷兩次,兩處傷口分別花了七個月與十八個月才復原。
他的家屬也證實該人「與野生動物接觸密切」,他在北卡羅萊納州設陷阱抓浣熊並豢養,作為訓練狗的活餌,並展示浣熊毛皮。他被浣熊咬傷後並沒有看醫生,研究者說,「回顧捐贈者死前的病狀,確實與狂犬病吻合」。
他捐贈的器官導致一名接受者死亡,另外三名接受捐贈的病人沒事,但已注射抗狂犬病血清。
器官捐贈者被狗或蝙蝠傳染狂犬病,導致所有未接種疫苗的接受者死亡,過去有很多這種案例。
研究者表示,這起事件顯示,某些種類的狂犬病潛伏期有多長,仍然是個謎,「就我們所知,未接種疫苗的人接受狂犬病器捐但沒發病,這是第一個案例」。
該案例另一個奇怪的地方,是接受左腎捐贈的退伍軍人,在手術一年半後才發病死亡,創下狂犬病潛伏期最久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