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回家「神舟十號」返回艙二十六日順利降落在內蒙古中部的阿木古朗草原,三名太空人王亞平(左圖右起)、聶海勝、張曉光出艙後向民眾致意。上圖為神舟十號/天宮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全過程。圖/新華社
神十回家「神舟十號」返回艙二十六日順利降落在內蒙古中部的阿木古朗草原,三名太空人王亞平(左圖右起)、聶海勝、張曉光出艙後向民眾致意。上圖為神舟十號/天宮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全過程。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報導】「神舟十號」返回艙昨天(二十六日)上午在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預定區域順利著陸,三名太空人逐一自主出艙。首先出艙的是指令長聶海勝,然後是王亞平和張曉光。工作人員為「神十」飛行乘組三名太空人進行體檢,三人身體狀況良好。
「神十」返回艙於二十六日早上七時三十分前與軌道分離,並進入正常返回軌道。早上八時前,返回艙穿越大氣層後打開降落傘著陸,三人著陸前向地面報告「感覺良好」。著陸後的返回艙外觀無損。由於太空人要重新適應地球重力,所以著陸後,三名太空人在艙內停留一個半小時後才逐一出艙,一出艙旋即坐在椅子上。
新華社報導,三名太空人分別發表降落感言。聶海勝說,「回家的感覺真的很好。太空是我們的夢,祖國永遠是我們的家」。張曉光說,「我們是追夢的人,也是圓夢的人。我們航天人秉持一個理念,不求最好,只求更好,航天夢永無止境」。而本次航天任務「嬌點」王亞平說,「這次飛行任務讓我圓了兩個兒時的夢想,一個是飛天夢,一個是教師夢,而且是在天地間上的課。」他們出艙後先換裝進行體檢和休息,並享用地面的第一餐,隨後由專機送往北京。另外,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主任鄧一兵澄清,王亞平確是生於一九八○年。
神九太空禮物曝光
神十載人太空船於六月十一日晚間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執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天地往返運輸系統首次應用性飛行任務。「神十」在太空中飛行了十五天,三名太空人成功進駐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完成太空船與天宮一號的自動和手控對接,舉行首次太空授課,並展開中國航天器繞飛交會試驗以及航天醫學實驗和技術試驗等一系列太空活動。天宮一號於二○一一年九月發射入軌,目前已在軌運行約六百二十天。
而去年神九太空人抵達天宮一號時,留下「太空禮物」予神十隊員,禮物也終於曝光。原來禮物包括:劉洋親手編的中國結,以及親手寫的祝福語「祝願戰友們每次任務都安全、順利、圓滿成功」。還有劉旺親手寫的福字卡片以及祝福語「歡迎你們來到天宮一號」。王亞平等人找到祝福卡後,都感到非常興奮。
美專家:對接複雜性是亮點
「神舟十號」完成十五天的飛行任務,媒體訪問三位美國太空領域的三位專家,談這項任務的成就。第一位在太空漫步的華裔太空人焦立中博士說,神舟十號最大的亮點是在交會對接中,展示的操作複雜性。
美國航太基金會總裁、曾擔任波音公司副總裁與美空軍參謀長顧問的普勒姆博士,接受《環球日報》訪問時說:「神舟十號任務令人印象深刻,因為和美國太空計畫項目的漫長歷史相比,中國在載人太空計畫的起始階段就取得如此成就。」
他說,美國花了二十多年時間,才將首位女太空人送上太空,「和美國比起來,中國的太空發展速度快多了。」
太空政策知名專家、曾任「哥倫比亞」號失事調查委員會成員的勞格斯頓博士則說:「神舟十號相當於四十年前蘇聯聯盟太空船計畫的水準。」他認為,神舟十號任務最大的特點在於實施太空授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