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調查團昨天在廣大興二十八號漁船上採證,由台灣鑑識人員協助在船頭採集刮擦痕跡烤漆,交菲方帶回比對。屏東地檢署表示,這些擦痕之前採證過,都排除是與菲船碰撞所造成。圖/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菲律賓調查小組昨天到屏東縣東港,勘驗鑑識「廣大興二十八號」漁船,除進行模擬彈道射向、拍攝死者洪石成遺體相對位置、船體上彈孔位置詳細比對,並在船首右側採證一道長近三十公分的黑色刮擦痕,將刮漆帶回菲律賓比對。
由於菲律賓公務船船身發現撞痕,屏東地檢署主任檢察官謝志明表示,擦撞一直是調查的重點,台灣鑑識組已排除兩艘船隻碰撞的可能性,雙方針鋒相對、互不相讓。
謝志明表示,菲調查團在廣大興船上採集到三處刮擦痕,都是很輕微的刮擦痕跡,不是擦撞所造成,之前台灣鑑識組已採集到四至五處的刮擦痕,但已排除有與廣大興碰撞的可能性。
謝志明說,台灣的檢察官及鑑識人員曾經比對過菲律賓公務船的圖片,菲公務船的撞痕在接近水平面處,廣大興的船首刮擦痕比菲船的撞痕還高一公尺多;案發時風浪並不大,不足以造成高度差距這麼大的擦痕。
屏東地檢署檢察長林慶宗表示,當天廣大興二十八號漁船上船員為了逃命,以最高時速的十三節全速前進,菲國海監船也是全速追趕,兩船速度都相當快,如果發生碰撞,以玻璃纖維所建造的廣大興二十八號漁船與菲國鐵殼船,不可能只留下輕微擦痕。
船長洪育智說,之前根本沒注意船身有刮痕,據他判斷,應該是船身靠岸時碰到岸邊的橡皮輪胎所留下的痕跡。
菲律賓調查團也到成大檢視漁船航行記錄器(VDR)。謝志明說,已將案發時經緯度秀在資料上,協助菲國判讀台灣的原始資料。
另外,台灣調查團昨天開始詢問菲國十八名與本案相關人員,佐以相關人員筆錄及案發錄影畫面,邊看錄影畫面邊詢問對方。屏東地檢署主任檢察官林彥良強調,證詞對案件很有幫助,預計今天完成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