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研院昨天發布《農業政策與科技研究建議書》,點出台灣優良農田快速流失、糧食自給率低、長期稻田休耕影響生產、老農津貼淪為政治籌碼等九大問題,建議停止農宅興建辦法,並提出老農津貼落日條款、設立農科院等措施。
建議書指出,台灣糧食自給率只有百分之三十三,少於日本的百分之四十、美國百分之一百二十及法國百分之二百,在世界面臨糧食危機時,不啻為嚴重警訊。建議應維持現有的優良農地面積,活化休耕稻田、增加境外需求。
二○○○年《農發條例》修正案放寬農地分割限制與農宅興建資格,優良農田大量流失,十年來台灣已有相當一千七百七十座大安森林公園的耕地消失,其中有相當十五個台北市信義區的面積,被拿去蓋住宅或農舍,嚴重破壞糧食生產基地。
「假農民」問題也因農發條例修改後漸趨嚴重。中研院建議,政府應研修農業發展條例。並增加限制條款,限制農舍興建面積、農地及農舍所有權轉移期限等,杜絕購買農地卻不事生產的投機情形。
建議書直指「老農津貼淪為選舉時的政治籌碼」,建議應設落日條款,將老農津貼請領「資格」與「對象」限制在農發條例通過前的原有農民,以符合公平正義原則。
建議書也促「農業基本法」立法,使農業預算在國家預算中占一定比率,以加強農漁村各項基本建設及農業發展,保障農漁民的基本權益。
建議書提到,休耕制度沒有任何生產力、也沒提供就業機會,持續實施二十八年,造成耕作環境惡化、破壞農村景觀,應加以活化復耕。
另,因應國際競爭,現有農業試驗研究單位應整併為「國家農業試驗研究院」,提升農委會轄下的研究人員素質;也建議成立「財團法人國家農業科技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