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遷〉為大家耳熟能詳的歷史典故,更是後世母教的典範。孟母為了孟子的幼年教育,注意到孩子因受不良環境影響,在行為上有所偏差,因此搬了三次的家來導正孩子的行為。由此可知,善的環境熏陶是多麼重要。
有隻母鸚鵡孵出了兩隻小鸚鵡,當母鸚鵡出外尋找食物時,兩隻小鸚鵡被獵人捉走了。其中一隻趁機飛走,而後被遊方的仙人飼養;另一隻則被獵人關在籠子裡飼養。
一天,有個國王經過獵人居住的森林,籠子裡的鸚鵡立刻發出「我的主人呀!有人騎馬來了。把他逮住!殺掉!殺掉!」,國王聽到,立刻轉向另一個地方而去。
之後,國王經過仙人居住的靜修所,籠子裡也有隻一模一樣的鸚鵡在說:「來吧,請休息一下!請喝點泉水、吃點甜果!」國王聽了,心裡很驚訝,怎麼會有兩隻相同的鸚鵡,發出如此不同的言語。後來,國王在了解牠們的遭遇,明白不同的環境,造就了牠們不同的行為模式。
所謂「近惡者沾染惡習,近善者習修美德。」平常的人不會特別去注重環境人事物的好壞,然而在無形中日積月累的情況下,人不知不覺被影響了。因此,社會的好與壞,就看我們如何創造善的環境了!(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