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電子發票上路近二年,共發出近二十億張電子發票,但部分國營事業仍「堅持傳統」,消極抵抗電子化政策;民眾若到台北火車站購買鐵路便當或到台灣菸酒公司營業所訂購水果啤酒,依然無法索取電子發票。
根據財政部財稅中心資料,跟一般消費者比較密切相關的部分,包括中油有六百多家直營店,僅九十三家試辦電子發票,預計明年底全部開立;台糖「蜜鄰超市」已導入電子發票,其餘八大事業部已申請試辦;台鐵預計明年規畫導入。
台酒、台鹽、中華郵政還在輔導,台電、台水依法僅開立收據、不開發票。
部分國營企業對電子發票「無感」,財政部長張盛和日前在行政院會請命,行政院長陳下令要求「加快速度」,經濟部長施顏祥也允諾全力配合電子發票,國營企業到今年下半年才逐漸動起來。
立法院預算中心表示,財政部推動實體通路發票無紙化,應規畫國營事業加入,以發揮帶動民營企業的效果;但國營事業僅台糖及台灣中油加入,其他如台鐵、台酒等國營事業均稱因準備時程不及,尚未參與,恐難成為民營企業表率。
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主任蘇俊榮表示,明天有一場內部策略會議,印刷廠將派代表簡報,因應轉型。
台酒董事長徐安旋說,台酒主要客戶都是企業、批發商,電子發票B2B(企業與企業)系統已建置完成;對消費者的電子發票系統還在作業。台鐵餐飲服務總所總經理朱來順說,待台鐵評估電子發票相關設備建置內容、預計使用的載具後,才會有比較明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