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藏族女作家、西藏寫作協副主席白瑪娜珍新作《西藏的月光》在對岸狂賣,圖文並茂,真實講述雪域高原情感、精神、信仰和生活,寫出藏族文化基調。她說,生命脆弱,很多問題是模糊的,「這種模糊吸引我去寫作,寫的過程是思索的過程。」
白瑪娜珍來自文學世家,父親曾任新華社西藏分社社長,母親也是藏族著名女作家,外婆文學修養也高,傳給她敬天畏地,善待一切的身教。
由《小石頭》這本小說啟蒙,而後被普希金、米蘭昆德拉、享利·米勒、西蒙波娃等文學大師影響,年近十六歲即計畫以學院生活為素材寫小說,很快完成中篇《十七歲的戀情》而一舉成名,在拉薩晚報上發表的第一篇短篇小說《山那邊》,描寫一個康區少女逃脫當地一妻多夫的婚姻的故事,迴響也甚大。
「離開拉薩來到成都,因為語言的隔閡,我雖被孩子視為另類,卻也奠下漢文基礎,得以順利寫作,回到拉薩時,母語是我內在的一雙飛的翅膀,而不是我寫作的障礙。」白瑪娜珍以獨特的方式,表露愛情,為朋友,為一切她所愛的人,從內心涌出真誠的愛。「我相信那些長長短短的句子,為西藏和西藏之外的所有懂得愛的人,讀了感動。」
白瑪娜珍十分在乎自己所給予了感情的人和地方,因此為父親寫下《杜鵑鳥,為您鳴叫》,又為拉薩珍貴的雨水寫下了《呵,拉薩雨》。無論走到哪,她都想著家鄉和家鄉所愛的人,記錄在文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