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龐貝城 3億年前森林凍齡

 |2012.02.23
703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中國考古學家在內蒙古的烏達地區發現近三億年前的化石森林,整座森林被火山灰埋入地下。由於森林仿佛「凍齡」,保存情況良好,而被稱為「植物龐貝城」,使科學家獲得千載難逢的研究古代生態和氣候的機會,吸引了全球十餘國、三十多所的科學機構參與研究。

發現這座化石森林的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軍,多年來經常在烏達地區採集化石,他表示,植物化石一般多是「躺著的」,但他於二○○三年發現直立的植物化石,而且每隔三、五公尺就有一株,相當密集。

經過多年研究,研究人員逐步揭開地下植物龐貝城風貌,重建約一千平方公尺的森林,並以3D繪出森林原貌,研究成果發表於二月二十日出刊的《美國科學院院報》。

二點九八億年前,整個華北地區是浸在汪洋中的一個大島,而內蒙古的烏達位於赤道以南,屬於熱帶雨林氣候。一場威力強大的火山噴發改變了這片森林的命運,短短數天內,整座森林被一公尺厚的火山覆蓋。

研究人員在三處地點挖掘了約一千公尺的面積,清點化石數目。王軍說,植物龐貝城一共發現六大類植物群,包括石松類、有節類、瓢葉類、蕨類、原始松柏類、蘇鐵類。最高的石松類能長到三十公尺,最粗的樹幹直徑能達到一公尺左右,但是大部分樹木只有碗口粗。

參與研究的美國賓州大學地球環境科學系教授裴佛康表示,由於火山灰在短短幾天內覆蓋森林,許多植物保存了生長的原貌,有些小型植物甚至枝、葉、樹幹、毬果都完整保存下來。

他指出,龐貝城的發現讓現代人能夠一窺古羅馬文化,這座化石森林也有同樣效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