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時分,天氣漸漸寒冷,飛抵台灣候鳥的種類與數量也將會愈來愈多,其中一種名為澤鳧的鳥類,是台灣候鳥名單中常見的旅客。

一般人可能不太知道鳧怎麼讀,也不清楚牠們是什麼樣的鳥,感覺充滿了神祕感。其實,鳧是雁鴨科鳥類的古字統稱,特別是那種比鴨子還要大的鴨子或者鵝雁,所以,從字面上來看,澤鳧就是那種居住在湖澤裡的鴨子。不過,好像所有的鴨子都有這樣的習性,那我們從牠的另外一個名字來看,就可以對牠有多一點的想像與認識,牠的另一個名字叫做鳳頭潛鴨。
鳳頭潛鴨最明顯的特徵,就是雄鴨頭上令人印象深刻的飾羽,這種宛如現代青少年喜歡的刺蝟髮型,成為牠外觀的特徵,或許就是因為這樣的特徵,而被取名為鳳頭。黑色頭部搭配飾羽,加上黃色的小眼睛,總是讓人印象深刻;而潛鴨則代表了牠的生活習性以及覓食方式。
我們把鴨子分成兩大類,一種是擅於潛水的潛鴨,一種是不擅於潛水的浮水鴨。鴨如其名,鳳頭潛鴨就是那種有特殊頭部造型的潛水鴨。
潛水找尋水底下的魚蝦貝類以及水草等食物,是鳳頭潛鴨的強項,牠們的眼睛有個叫做瞬膜的組織構造,可以讓牠們在潛水的時候宛如戴上蛙鏡,不用擔心眼睛遭受干擾;加上整個身體比較扁平也比較流線型,能夠減少水中阻力,而牠們的翅膀與羽毛也比較防水且快乾,因此在潛完水後,不必擔心羽毛沾濕影響飛行的問題。
就因為鳳頭潛鴨的特殊生活習性與覓食方式,所以基本上,如果看到鳳頭潛鴨,就代表該區域擁有比較深的水域,能讓牠們有機會發揮才能。台灣南部墾丁的龍鑾潭,是目前最容易看到鳳頭潛鴨的地方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