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慧開法師(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南華大學生死學系教授)
生涯規畫,是生命教育中重要的一環,「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大家也都知道「生涯規畫」的重要性,然而很弔詭的是,多數人只是規畫到自己老年退休之後的生活,少數人膽子大一點,也頂多規畫到自己的告別式、身後事如何安排,絕大多數人都忽略了——也可能是沒想到,或者是根本就不敢想——自己來生的規畫。
我從二○○九年五月起,藉著在國內外各地演講的機會,公開提倡「生命的永續經營觀」,擴大生涯規畫的時空範圍到來生來世,鼓勵大家勇敢地跨出「及早規畫自己的來生」這一大步。
一個人的來生,是自我生命中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規畫及選擇;選得好,是個人生命的繼續歷練與成長;萬一選得不好,或者是不知道要作選擇,或者是根本沒作選擇,或者是來不及作選擇,就不明所以地去投胎轉世,流落到不良的處境,而自己又沒有能力改變或突破的話,很可能就被套牢一輩子。
來生的規畫及選擇,千萬不能等到臨終之際才意識到要作準備或決定,那是根本無濟於事的,就像是學生不能等到期末考或畢業考前夕才開始要用功讀書,而是平日就要認真學習、努力用功,臨場才能從容應試。
最理想的未來生命規畫及選擇是,到了個人的世壽即將圓滿前,能夠預知時至,在臨終之際,能夠「正念現前,身無病苦,心無罣礙」,按照自己的意願,或是乘願再來轉生善道,或是上升天界,或是往生佛國淨土。
然而,這些功夫都需要有足夠充沛的精神與體力才能達成的,可惜絕大多數人都因為對生命的一昧執著與對死亡的錯誤認知,在個人世壽將盡時,甚或到了臨終之際,不斷拖延而耗盡了心力,以致意識昏迷,而錯過了寶貴的選擇時機,最後落入生死大海中,隨波逐流。
如果大家希望在自己來生的生命規畫及選擇上,能夠依照個人的理想,實現個人的心願,首先要作的是,自我思想建設與心理建設,重新建構健康、正向的三世生命觀、宇宙觀及生死觀,從佛法的宏觀視野,重新認識生命、死亡及生死的流程,以克服對死亡的無謂恐懼。
我們若欲如願地開展未來的生命,必須立基於現世的福德因緣,在當下這一世中,平日就要廣結善緣,福慧雙修,進一步「聞思修、戒定慧、信願行……等」資糧具足,同時要發願往生或乘願再來。
最為關鍵的是,在個人生命的「使用年限」與「賞味期」屆滿之前,切記!切記!務必要保留精神及體力,意識清醒,才能與佛菩薩感應道交,「預知時至」,到了最後臨終之際,才能「正念現前,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瀟灑走一回,如願往生!(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