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內紡織上游生產的棉紗及加工絲價格持續上漲,對中下游加工業者造成跟漲壓力。經濟部昨天邀請紡織上中下游業者舉辦座談,協調上游業者以「一月一價」反映原料成本為原則;如果未來貨源短缺,不排除開放大陸貨品進口,也可能採調降機動關稅方式,讓業者將減收關稅反應給下游廠商。
從去年第四季以來,國內紡織業中、下游所需的棉紗及加工絲價格持續上漲,以棉花為例,上月每磅價格已超過一百九十美分,上漲百分之一百七十,造成中、下游接單成本增加,但業者不敢調漲轉嫁客戶。
雖然這紗線價格上漲為全球市場趨勢,非獨國內市場特有。主要反映全球棉花價格上漲,不過業界依據期貨市場走勢及新棉上市研判,棉花價格可望於本年第四季回復至合理水準。至加工絲行情,除來自棉價上漲外,國際油價高漲也帶動。國內價格之變動與國際市場行情同步,並未發現有超漲。
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連錦漳表示,將協調上游業者優先供應中下游所需原料,必要時可在適當時機採暫停出口措施
;如果貨源短缺,將檢討開放大陸貨品進口,或是專案開放。
棉紗及加工絲目前有百分之四的進口關稅,連錦漳說,未來也可能建議財政部調降,另外也將檢討油電價格及能源稅,設法替業者減輕負擔。
此外經濟部將建議財政部對棉紗及加工絲貨品之進口關稅採行減半課徵,以降低業者負擔。另外也將檢討油電價格及能源稅問題,設法替業者減輕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