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手機科技日新月異,除了通話,也可發簡訊及具備數位攝影機的功能。在中東,人民用手機紀錄下家破人亡的人間煉獄,在世界其它角落,手機簡訊正改變年輕族群談情的方式。
以黎戰火日熾,黎巴嫩民眾用手機拍下以色列砲彈摧毀黎南橋梁的一瞬間。還有民眾用數位相機,見證家破人亡的慘痛。
隨著網路流行,民眾成了最新烽火下的記者,網路部落格,成了最真實紀錄片,下載的平台,連真正的記者,都要詢問在地人第一手的殘酷感受。
一名部落客說:「我的努力,就是希望停止屠殺,我真的很害怕,因為我的親友都在這裡。」
戰爭的慘酷,黎巴嫩這家人感受最深,原本全家正要遠離家園逃難,沒想到難逃死神之手,一顆飛彈擊中座車,父親當場死亡,大兒子、小女兒被燒成重傷。一旁無助的母親,只能痛哭失聲。
除了身體上的疼痛,民眾心靈上的重創,更是難以形容,因為精神醫院被炸毀了,精神病患淪落街頭,成為戰爭之外一顆顆不定時炸彈,精神病患愈來愈多,短短十三天戰爭,出現了「戰爭症候群」。
CNN記者說:「記者現在站的地方,就是精神病院,玻璃被炸得四散,而這就是精神病患看護的病房。」
殘酷的戰爭,讓無辜的人民,付出慘痛的代價。
然而在另一個世界,英國「泰晤士報」二十四日刊登的一項研究顯示,手機簡訊正在改變人們發展戀情的方式。
一項由「倫敦經濟學院」進行的調查研究指出,在十八歲到二十四歲、使用手機的族群中,有超過半數的人透過簡訊,發送或接受邀請或約會。另外,也有過半的人收發性暗示的訊息。
此外,不少年輕人也都說,藉由簡訊調情也是一種可以閃避、欺騙父母的方式。還有受訪者坦承,他們通常會在簡訊中表達現實生活中絕對不會說出口的話。
「倫敦經濟學院」社會研究中心說,這種行為反映出想要突破社會禁忌的下意識。根據統計,英國持有手機的人平均每天傳送三點六則簡訊,打出二點八通手機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