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在中國貴州龍里縣谷龍鄉,泥濘崎嶇的山路盡頭,一個紅點伴著鈴鐺聲響漸行漸近,只見一位戴眼鏡的員警和一匹馱著紅色箱子的馬。這就是谷龍鄉派出所的「流動警務室」,正在修路的村民停下手中的活,大喊:「王警官又送東西來了!」(圖/本報香港傳真)
「王警官」是三十三歲的派出所所長王天奇,他和同事組建「馬背上的警務室」,牽馬入村辦公,成為地處偏遠、散落在大山中幾個村寨的溝通紐帶。
「老百姓為了辦理一個戶口本,起早貪黑步行幾十里,在派出所辦完事,還得摸黑回家。」王天奇說,民眾生活如此不便,他不斷思索,怎樣才能為老百姓做點事。
谷龍鄉派出所只有三名員警,管轄著百餘平方公里,且居民極為分散。一開始王天奇騎摩托車服務,但是沒幾天摩托車就摔壞了。最後,以馬代步成了唯一選擇。
王天奇請木匠依照馬鞍長度做了兩口木箱,刷上紅漆,寫上「流動警務室」幾個字,「馬背上的警務室」就此成立。由於不諳馬性,王天奇和同事不知道摔了多少跤。
二○○七年五月以來,他們透過「流動警務室」為群眾辦送身份證、戶口名簿等,也發放法律法規、禁毒、消防安全等宣傳單,還替偏遠村落送肥料、農藥、糧食等。
王天奇說,基層警務室本來就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案要案,最大的任務就是把瑣碎的工作做得讓人民滿意,「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
谷龍鄉葫蘆田村五十四歲村民代恒金是村中貧戶,常常收到王天奇帶來的化肥、稻米。他說:「每次看到王警官牽著馬在村口出現,就感覺心裡有底了。看到馬背上那個『流動警務室』的紅箱子,就感覺安全、踏實…」
本月初,王天奇接受貴州省首屆「我最喜愛的十大人員警察」的嘉獎。面對榮譽,他淡然地表示:「如果可以,我希望谷龍所有村寨都有公路,我們可以不再靠馬入村,老百姓也可以不用長途跋涉才能出門。我衷心希望這是最後的『馬背警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