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巴塞爾協議Ⅲ」十二日通過後,最令各界關切的,是它首次要求「一級資本」中的「一級核心資本」占資產的比率,此舉等於強化普通股股本的價值,不同於以往以淨值為參考的思維;此舉對股本大的大型公民銀行影響相對有限,但對股本偏低的小型銀行而言,將因此出現增資壓力,或造成放款受限等負面影響。
「巴塞爾協議Ⅲ」新增的「保守緩衝資本」,金管會未來採用的範圍有多大,才是銀行需觀察的重點。由於該協議的實施日期最快也是在二○一三年之後,且金管會是否全額比照辦理尚未明朗,短期內暫不會對台灣金融業帶來立即影響。
國內多家銀行昨天已對此開會討論。銀行初步看法包括:
一、將第一類資本切割成二部分,要求股本占資產比率拉高至少達百分之四點五。由於需明確計算普通股股本,過去擁有高淨值、但股本偏低的銀行業,都將面臨增資或限制授信的壓力。
二、此次增列「保守緩衝資本」,但這二部分均為新概念,銀行認為可能是在景氣變壞、銀行逾放增加時,提早因應增提準備,以減緩一旦景氣落底時,銀行授信不足以承擔壞帳風險。
台灣目前大型行庫一級資本至少都超過百分之六,符合協議要求,影響不大,但小型、區域型銀行至今仍未達達標;若加上未來核心資本需達百分之四點五,對股本小的銀行恐將造成較大的增資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