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金門協議簽訂今天滿二十周年,馬英九總統在治國周記與當年的主談人、現任紅十字總會會長陳長文對談。陳長文透露一段秘辛,當年接觸共產黨仍涉叛亂的時空下,兩岸協議選在金門簽訂,是時任行政院長郝柏村的果斷提議;馬總統認為,此一歷史性決定,把金門從殺戮戰場,轉變為兩岸和平廣場。
兩岸開放探親後,大陸偷渡客來台,我們原船遣返,但因偷渡客的船多已破爛不堪,因此死了幾十個人,政府決定要解決問題,但當時兩岸政府沒有任何接觸,紅十字會因此擔下談判角色,並於民國七十九年九月十二日,在金門簽署「金門協議」。
陳長文說,談判地點是郝柏村決定的,他一開始很擔心金門是戰地,大陸紅十字會大部分都是共產黨員,雙方如果在金門接觸,「那是何等危險的事情?涉及叛亂。」但郝柏村在電話那頭回說:「為什麼不可以?」轉念間,陳長文也認為「金門真是個好地方」,因為它非常隱密。
陳長文說,其實金門協議只有短短五條,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本於人道原則,用最安全順利的方式,把偷渡客很快地送回自己的家,其中只有兩個小的技術性問題。
陳長文說,首先為「如何稱呼對方」,雙方很快決定使用「兩岸紅十字會組織」;第二個問題,就是簽署年份的寫法;當時我方堅持「民國七十九年」,對方要使用西元一九九九○,「後來決定,我方寫七九九一二,對方寫九○九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