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昨天現身「兩岸和平創富論壇」,台灣金融業者猛批「ECFA僅開了小門」,不符期待。但李紀珠與中國代表都認為,兩岸金融開放必須循序漸進;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甚至建議,兩岸可思考簽署貨幣互換管理協議。
夏斌在演講中指出,目前兩岸金融合作僅只是開始,大陸要理解支持台灣金融發展的需要,台灣則要了解大陸經濟轉型的特徵。
夏斌說,這一特徵就是大陸仍從計畫經濟邁向市場經濟的轉軌過程中,其中,人民幣匯率並不像新台幣一樣屬於自由浮動,而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機制,也因匯率制度的不同,「大陸對台灣開放金融只能是逐步推進」。
在兩岸倡言金融合作的同時,大陸去年對台灣的貿易逆差仍高達六百五十億美元左右,夏斌呼籲,除了ECFA架構下的兩岸金融機構合作外,也應研究能否擴大兩岸貿易以人民幣結算的問題。
例如,大陸從台商進口貨物以人民幣支付、人民幣可以在台灣金融機構存放和進行投資等,他認為,人民幣離岸業務對台灣業者將是重大商機,而雙方的中央銀行就應思考該簽貨幣互換管理協議。
中國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也認為,兩岸應加快建立貨幣清算機制,由現鈔業務擴張到匯兌,甚至到貿易結算業務,逐漸實現人民幣和新台幣的直接兌換,「建議選擇金門、馬祖和廈門做為清算機構試點」。
他建議,為了加快兩岸市場證券流通,應允許雙邊掛牌的機制,在互惠的原則下讓雙方企業到彼此的證券市場掛牌,推進兩岸人才相互認證與培訓,最後是加快兩岸金融合作的實驗區域,「中國方面設定實驗地點在廈門」。
馬蔚華也認為,應加快兩岸金融主管機關合作,尤其是兩岸徵信系統連結、統一的會計標準、統一規範兩岸金融市場的操作,加強資訊互換,聯手打擊非法資本流動。
對夏斌等人的提議,李紀珠表示,雖然貨幣離岸(境外)業務是由金管會負責,但開放新幣種業務則是由央行主管,金管會要尊重央行的決定,但相信央行對人民幣清算和離岸業務會有規畫。
李紀珠認為,大陸經濟快速成長,人均所得提高,老百姓更需要理財,可利用兩岸基本共同性的認知,在理財和消費金融方面仍有很大合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