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堂堯台北報導】傳統食材紅麴廣為民眾飲食使用,但消基會針對添加紅麴的食品進行抽查,發現「天然紅麴」膠囊樣品含超量的「橘黴素」,若長期食用,可能導致慢性腎衰竭、傷害肝臟,依法可處最高十五萬元罰鍰,消基會要求廠商立即改善,也建議標示每日適當食用量。
消基會指出,紅麴傳統上除製成醬料,不少業者近年還在餅乾、酒類、麵食和香腸等加工食品中加入,也有搭配納豆製成保健食品,但在製程中若未注意環境衛生和發酵條件,易產生橘黴素。
消基會本次於台北縣市抽查十六件標示含有紅麴的食品,發現品名「天然紅麴」的產品橘黴素含量大於衛生法規的二ppm(百萬分之一)上限,「台酒紅麴養生薄餅」雖未超標,但也被驗出零點四ppm;此外,「微庫醇紅麴膠囊」檢出食用紅色和藍色人工色素,雖不是違法添加,但未做標示,違反相關法規。
消基會呼籲業者仔細管控紅麴產品原料,並標明每日建議食用量,不使遭到橘黴素汙染,殃及消費者的肝腎健康;此外,市售紅麴醬多以鹽調味,孕婦和高血脂患者也要避免食用相關食品,以免鈉攝取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