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不過五年前,誰若提到以在海面上潑鐵元素、在同溫層灑粒子反射陽光,或在太空築遮陽板的方式緩和地球氣候危機,會被人笑掉大牙。然而今日,大家逐漸洗耳恭聽「地球工程師」這類環保人士的意見。
部分主流科學家勉強同意,至少部分構想值得以「B計畫」形式進一步探索,也就是唯有打擊全球暖化的政治努力失敗、大難將至時,才會採取的最後手段。
「A計畫」成功與否,端視目前正在舉行的哥本哈根氣候峰會,能否為二○一二年以後溫室氣體排放量制定新公約。
英國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表示,地球工程主要有兩大類。第一,最有可行性的方法牽涉去除二氧化碳,例如造林、建造可以捕捉空氣二氧化碳的高塔。
第二類則是太陽輻射管理。與其對抗二氧化碳排放,此計畫的作用像恆溫器,也就是減少地球自太陽吸收的溫度。包括透過太空鏡轉移太陽傳達到地球的溫度、在高層大氣灑淡顏色粒子反射陽光,或用船隻噴灑水柱來製造有反射功能的低空雲狀物。
然而,這類技術不能減低造成海洋酸度過高的碳排,「為數不詳的成本」也可能是天文數字,且技術本身恐怕會成為另一種災害。
儘管如此,加州史丹佛大學氣候模式教授凱爾戴拉(Ken Caldeira)表示,鑒於這些構想在緊急時刻的潛力,不應將這些選項置之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