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地震、颱風襲擊 溫室效應加速極端氣候 備災刻不容緩 全球需達成新的排碳協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印尼、菲律賓、薩摩亞多國近日遭地震、強颱襲擊,死傷慘重,聯合國副祕書長霍姆斯一日指出,亞太區是天災「高頻率區」,全球七成重大自然災害發生於此;而亞太國家連遭天災重擊,再次突顯因應氣候變化、備災與預警的重要性。
聯合國指出,自上月二十六日以來,菲律賓、越南、泰國和柬埔寨先後遭到颱風「凱莎娜」襲擊,造成嚴重洪災與山崩,三百萬人受影響。上月二十九日,位於南太平洋的薩摩亞、東加、美屬薩摩亞附近海域發生強烈地震並引發海嘯,目前死亡人數近兩百人。
印尼蘇門答臘則於九月三十日、十月一日連續強震,死傷最慘重。由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兒童基金等專門組織組成的專家救災小組,已抵重災區印尼蘇門答臘巴東市。
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執行長海澤表示,亞太地區是全球天災「熱點」,亞太區人民受天災衝擊機率為非洲居民的四倍,更是歐洲及北美居民的二十五倍。
她指出,溫室效應使極端天氣愈增,天災愈頻繁,亞太國家尤其面臨風險,大自然不會遷就官僚作風,也不接受妥協,各國須擱置分歧、確定目標,她並強調,在年底哥本哈根氣候變遷大會中,需達成新的全球溫室氣體減排協定,以維護人類生存環境。
主管人道主義事務副祕書長霍姆斯也說,氣候變遷可能導致愈為頻繁的重大天災,因應氣候變化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