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埔鄉民曹榮旭購地整地 找回鄉土熱帶生物多樣性 感動居民投入保育
【本報嘉義訊】嘉義縣中埔鄉三十年來一直是縣境最大的檳榔產地,但中埔鄉民曹榮旭從二十年前一點一點把住家附近的檳榔園買起來做生態復育,成為滿山遍野檳榔園中的一小塊特殊景觀,改造檳榔之鄉的夢想逐步實現。

畢業於嘉義農專的曹榮旭原本就對農藝學有專長,二十五年前開始經營牧場,當時中埔鄉也開始種植檳榔,種植面積高達六千多公頃,「走到那都是檳榔樹!」 (聯合報記者林宜樟/攝影)
看著家鄉景色只剩下檳榔,曹榮旭決定改變大環境,「離開世間時的最後一眼,我想看到家鄉美麗的風景。」他開始收購家中附近的檳榔園,也把自家八點三公頃的大埤塘(現稱鹿角埤)檳榔園廢耕,「要讓熱帶淺山坡的生物多樣性風貌重新出現!」
曹榮旭用牛糞做肥,改造因長期種植檳榔變成礫狀的貧瘠土壤。經過二十年努力,曹家旁四公頃的後花園已不再是檳榔,而是桃花心木、黑松、櫸木和綠草再加上池塘,在處處檳榔的中埔鄉成為特殊景觀。
十幾公頃的土地做生態復育幾乎沒有金錢上的回饋,更別說近千萬元的購地和維護成本,但曹榮旭說:「非經濟的產出對我來說更值得!」讓兒時記憶中的青山綠水回到眼前是他最大的夢想,「連睡覺的時候,都會夢到山坡裡的樹變高,站起來了!」
「一開始很孤獨,但現在很多鄉親支持。」曹榮旭的用心讓附近景觀改變,二○○四年他把大埤無償提供給公家做生態園區,後來居民陸續響應,村民張水泉等人又捐了六公頃。現在中埔鄉的檳榔面積約四千五百公頃,除價格滑落廢耕外,曹榮旭等人一點一滴的努力也讓許多人觀念改變。
深坑村長劉德政說,這四年多來村里景觀改變很多,家家戶戶懂得維護環境和種植花草,未來還會推動鄉間各中小學來此做生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