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中國的外匯存底首度突破兩兆美元大關,到六月底時已高達兩兆一千三百一十六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百分之十七點八,但也凸顯政府很難為龐大資金找到適當出路的尷尬處境。
中國人民銀行十五日在網站上貼出的公告指出,第二季外匯存底前所未見地激增一千七百八十億美元,單是六月就暴增四百二十一億美元;第一季的外匯存底只增加七十七億美元,總額為一點九五兆美元。
日本擁有世界第二多的外匯存底,但是總額只有九千八百八十億美元,還不及中國的一半。
中國的外匯存底近幾年來迅速膨脹,主要是強健的外國投資、龐大的貿易剩餘與尋求短期套利的熱錢湧入等因素所促成。龐大的外匯存底主要投資於美元資產,特別是安全、但報酬偏低的美國國庫券,雖然中國一直想分散投資,以改善投資報酬,但並沒有明顯的突破。
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六月提議政府研究設立跨國貨幣後,已經排除激劇改變外匯管理方式的可能性。
北京花旗銀行經濟學家彭墾說:「中國外匯存底的規模太過龐大,繼續投資美國國庫券是不可避免的。分散投資的速度會緩緩進行,商品是被看重的代替標的。」中國持有七千六百三十五億美元的美國債券。
北京瑞士銀行經濟學家王濤也說:「要停止購買美國公債相當困難,因為其他資產的規模都太小、變動性太大。」例如,如果中國以百分之五的外匯存底購買黃金,就必須購買三千噸以上,相當於全球一年的黃金產量。
香港SJS市場公司的投資策略師柯瓦基克說,中國外匯存底的激增可能是非美元資產升值所促成,投機熱錢氾濫也是因素之一。中國的外匯存底百分之六十五是美元資產,其餘則以歐元、日圓與英鎊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