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天,總有溺水意外發生,專家建議,安全的衝浪勝地,應擁有完整的安全防護與救援措施,一旦發生意外,能得到最快速的救援,以確保生命安全。
「到海邊不同於在游泳池,一定要了解海域,千萬別勉強自己」。水上救生協會副秘書長陳光明指出,二○○四年台灣每十萬人中就有六點零三人溺斃,在開發中國家排名第一;二○○八年降至每十萬人中僅有二點二人,但仍是日本、英國五倍之多。
海上運動常見意外
溺水:陳光明說,目前台灣每年溺斃人數約五至六百人,其中以學生為多,溺斃場所以溪流、海洋為大宗。他強調,台灣水中教育以「游泳池淺水場所」為主,很多人在游泳池中游刃有餘,但到溪、海的「深水場所」,一遇到狀況就驚慌失措,許多游泳健將也在溪、海溺斃,他認為台灣應該加強「深水場所」的教育。
刺傷:衝浪愛好者李振澤說,衝浪的危險性其實不高,因為衝浪板本身具有浮力,除了可以衝浪,更是一個救命工具。倒是沙灘上,有時會被遊客亂丟的垃圾,例如酒瓶、汽水瓶,甚至仙女棒燒盡後的鐵絲刺傷。
螫傷:在水中除了要注意海流,還可能會被水母螫傷,李振澤說,被水母螫傷甚至被纏住時千萬別慌張,被水母螫傷通常會自行痊癒,螫到時會有灼熱感,就像是被蜜蜂螫到一樣,建議被螫到一定要去看皮膚科,好的比較快,也比較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