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詹于潁花蓮報導】「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這段出自聖經的話,是唇裂患者王婕妤用來勉勵自己的座右銘。今年剛成為大學新鮮人的她,不僅成績優異,還是比賽的常勝軍,更難能可貴的是,她每年寒暑假都到門諾醫院急診室擔任義工。她說,自己的缺陷根本不算什麼,幫助別人才重要。
接受過六次整形重建手術的她,現在外觀已與一般人無異,但在童年時期卻飽受同學的異樣眼光與嘲笑。那時,她並不明白自己為什麼和別人不一樣?於是選擇遠離人群,成為自卑、封閉的人。但她的父親王明進總是安慰她,跟其他唇顎裂患者比起來,她的唇裂算是很輕微的,「我們幸運多了!」
國中時,在偶然機會裡,王婕妤從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網站上了解「唇顎裂」這個名詞,從那天起她開始懂得和同學解釋自己的狀況,並變得堅強面對,不再畏縮與悲觀。
往後回醫院複診時,王婕妤時常對哭泣中的兒童患者訴說她克服的經過,並提供意見給家長,讓他們不再那麼恐懼。
每一次的手術,王婕妤都需要半年時間才能康復,但她從未放棄學業。她國小畢業時是全校模範生,國中得到全縣英語演講比賽第三名,高中考上花蓮女中的數理資優班。多才多藝的她,還常代表學校參加作文、國畫、設計、科展等比賽,屢獲佳績。
在紅十字會考到初級急救證之後,王婕妤開始到門諾醫院急診室當義工,她說,「可能是從小對醫院比較有感情吧!」寒暑假時,她幾乎天天報到,從不覺得辛苦。雖然她只是負責送檢體、協助患者照X光、辦理住院等工作,但卻讓醫護人員有更多時間去搶救病人,在那分秒必爭的急診室裡,「這就是我能盡力去幫忙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