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護法朋友們的一封信
各位護法、朋友們,大家吉祥!
「春回大地喜盈室,福降人間樂滿堂」,2025乙巳蛇年初始,心保及佛光山全球僧眾,謹以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新春祝福語「向前有路,光明在望」,祝福大家勇於走出去,精進努力,光明就在前方。
致護法朋友們的一封信
各位護法、朋友們,大家吉祥!
「春回大地喜盈室,福降人間樂滿堂」,2025乙巳蛇年初始,心保及佛光山全球僧眾,謹以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新春祝福語「向前有路,光明在望」,祝福大家勇於走出去,精進努力,光明就在前方。
去歲,佛光山歷經不少重要時刻,特別是我們敬愛的師父上人星雲大師圓寂一周年之際,各界人士、功德主及佛光人齊聚佛光山,參與「星雲大師圓寂周年紀念日」追思典禮、「話說星雲大師──談身教與言教」、佛陀紀念館大覺堂《浩瀚星雲》音樂劇,全球佛光山道場也在這一天同步追思,共同感懷大師的慈悲與智慧。
佛光山宗務委員會遵循佛陀教法與大師制定的民主制度,大眾選出第11屆宗委,並由退居和尚心定和尚宣布當選名單:心保、慧傳、妙士、如常、慧讓、覺培、慧知、慧寬、慧屏、妙光、覺容法師等11位;候補宗委5位:妙南、滿謙、妙廣、覺居、覺念法師。隨後11位新任宗委推舉心保為第11屆宗委會宗長、佛光山第11任住持。承襲大師的教誨與使命,吾人當自期勉,以穩健步履砥礪前行,秉持弘揚人間佛教「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精神,為世界帶來更多的光明與希望。
回顧這一年,僧信大眾見證佛光山與全球社會的因緣連結,文化藝術的傳承、佛教教育的發展、慈善事業的延伸,兩岸及各界交流等,處處看到大師在各地播下的種子發芽生長,開花結果,為世間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文化藝術方面,1月初,佛光山文化院舉辦「傳燈──星雲大師文化薪傳座談會」,同時啟用坐落於佛光山台北道場五樓的台北辦公室,會中頒發47座佛光山文化獎,呈顯文化的傳承與堅持;為緬懷大師暨台北道場啟用30年,台北道場舉辦為期一年的「智慧之光‧一筆字的人生──佛光山星雲大師光影展」,帶領大眾認識大師的弘法人生。
菲律賓光明大學宿霧藝術學院「星雲大師佛教與藝術中心」於2月開幕,成為學術交流和研究的重要場所;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首度舉辦「觀音文化節」,以「尋觀音、禮觀音、聞觀音」開展系列活動;4月,佛光緣美術館總部受高雄大樹區九曲堂車站委託,為站內人行地下道進行彩繪,實現佛教藝術在地化;8月,人間佛教研究院「佛光山開山長老口述歷史系列」再度推出慈惠法師、慈容法師的訪談錄。佛光緣美術館舉辦30周年典藏特展,內容均為藝術家贈送給大師與佛光山的作品,以此緬懷星雲大師。
9月,於總本山舉辦「美學無界1994-2024──慶祝佛光緣美術館30周年學術研討會」有博物館與學術等各界逾250人參加。國際佛光會於日本法水寺舉辦2024年世界理事會議,吸引2000人參與,並成立越南胡志明協會與日本東京佛光童軍團。同時,第六屆「三好微電影」頒獎典禮來自115個國家地區、共3013件作品參賽。同月,「佛光盃合唱大賽總決賽」在馬來西亞「又見麻六甲」劇場舉行,逾千人與會。透過藝文、音樂、電影等現代化的方式持續傳播人間佛教。
中華古今人文協會迄今翻譯星雲大師總監修的《獻給旅行者365日──中華文化佛教寶典》,已達17種語言,發行近200萬冊,推廣全球。人間佛教讀書會全台舉辦26場閱讀研討會,於南華、佛光大學「全民閱讀博覽會」,近4000人參加,共同推動《星雲大師全集》,實踐生活書香化之理念。
為加速佛教大藏經、《星雲大師全集》等佛教文本英譯的效能與品質,人間佛教研究院與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簽約協議,透過人工智能,推動佛教文獻翻譯事業的發展;推出「《佛光大辭典》英文數位測試版發布會」,首度開放5000條英譯辭條提供測試。這代表科技弘法新時代的來臨,方式推陳出新,更貼近現代人的需求。
歷時近4年,《佛光大藏經‧儀志藏‧清規》20冊,在集體創作下完成定稿;南京金陵刻經處於6月下旬,送來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保存星雲大師〈真誠的告白──我最後的囑咐〉雕版,創下由四代技藝傳承人共同完成雕版之首例。
佛陀紀念館展出的「絲路光華──敦煌石窟藝術特展」,獲選大陸第21屆全國博物館10大陳列展覽精品──國際及港澳台合作獎‧出境展;為紀念星雲大師圓寂周年,11月至12月,「星光雲水──星雲大師的筆墨情懷主題書法展」受邀於北京國家博物館和上海中華藝術宮展出,大師的書法作品第三度應邀在國博展覽,兩岸同胞藉此緬懷大師對和平及文化交流的貢獻。12月初,「芥子納須彌──雲岡石窟藝術特展」在佛館登場,中國四大石窟藝術能於佛館展示,是大師過去在兩岸交流上努力付出,所逐步呈現的碩果。12月25日世界神明聯誼會第三度挑戰世界紀錄,最多宮廟、最多佛像與神像同日在佛館,進行文化與宗教的多元交融。
9月,台北故宮博物院「《法華經》及其美術特展」移展佛光山佛陀紀念館;10月,佛光山、敦煌研究院簽署合作,開展敦煌文化交流新篇章;緊接著11月下旬,佛光山與北京故宮博物院簽署交流備忘錄。對於推動中華傳統文化及兩岸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義,期許未來有更多這樣的往來,為廣大民眾帶來難得的藝術饗宴。佛館長年推動節能計畫與目標,去年通過了「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並與交通部觀光署簽訂合作備忘錄,推動綠色旅遊、文化觀光等永續發展。綠色公益基金會和中華商業總會舉辦「綠色守護者行動計畫」發布會,逾20家大型企業共同啟動森林復育行動,為環境永續盡一分心力。
適逢星雲大師創辦僧伽教育60周年,一甲子來,千位優秀師資培養逾6000名來自32個國家地區的佛子,佛光山叢林學院特舉辦緬懷星雲大師音樂會、叢林學院傑出校友專訪、僧伽教育研究及薪火傳燈紀念展等。大師創辦16所佛教學院後,去年成立了印尼佛教學院,這許多學子們,在大師的精神指引下成長茁壯,人間佛教的種子將播撒世界各地。
社會教育的成果也是有目共睹,南華、佛光大學延續辦學佳績,二校在去年皆通過教育部校務評鑑,涵蓋校務治理與經營、教師教學與學術專業、學生學習與成效及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4項指標,獲得6年效期的最高殊榮。
5月,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屆齡退休,由副校長高俊雄接任;林校長榮退後,接任「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副總校長」一職,持續為教育奉獻。11月,佛光大學第8任校長趙涵■就職。感謝佛光教育體系的歷任校長、老師們,相信在各位校長的領導下,將開創全新局面。
佛光山普門中學大學繁星推薦錄取率達百分之百,去年有錄取台大、清華大學者,餐飲管理科10名學生通過中餐乙級檢定,獲得11張證照,連續三年代表參加全國科學展覽獲得佳作,全校喜迎大豐收。
這些年中,「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不斷支持優秀教師與學校,全台有268所學校獲選為「第13屆三好校園實踐學校」;可喜的是,菲律賓達350所的三好學校,都成為零霸凌校園。「第12屆星雲教育獎」之「典範教師獎」由20位來自特教、醫學、宗教學等多元領域的教育工作者獲得;「第14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共有25位獲獎者。感謝各界人士響應大師理念捐款贊助,其中,五代皆為佛光人的國際佛光會榮譽總會長吳伯雄、戴美玉賢伉儷,於結婚60周年之日發願捐出善款,延續星雲大師以教育興學理念。
國際佛光會世界佛光童軍大露營於澳洲南天寺舉辦,國際佛光青年幹部會議於德國柏林舉行,全球佛光青少年共同發願佛教靠我,以三好四給的信仰力共建淨土,傳承人間佛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