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房市陰霾未散,評級機構惠譽下調今年中國新建房屋銷售額預期,由早前預期的按年跌5%至10%,調低至按年跌15%至20%,金額降至8.3兆元(人民幣,下同)至8.8兆元,意味售出的樓面面積下降10%至15%,平均售價下跌5%,而該調整主要由於今年首4個月的新房銷售遜預期,按年跌逾3成,亦反映出新房價格有「更顯著的下行壓力」。
惠譽指出,前幾年新樓平均售價相對於建築面積一直保持穩定,其中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分別增4%、跌2%及增6%,部分原因是銷售結構向平均樓價較貴的高線城市轉移。該行認為,最近一些高線級城市放鬆限購措施,以及央行的最新政策舉措,一定程度上有助於穩定銷售,但對低線級城市的幫助可能有限得多,相信銷售結構的轉變會持續,大陸第1季3線城市的銷售年減46%,而第1、2線城市的銷售年減約37%。
二手樓穩定跡象已減弱
二手樓市方面,惠譽發現二手樓市年初出現的穩定跡象已逐步減弱,而且價格維持下降趨勢,不少城市囤積大量房屋庫存,限制發展商流動性之餘,亦影響消費者信心。至於政府早前加大力度減少未售出房屋的庫存,但至今為止可能只能吸收總庫存的一小部分。
去年商品房銷售額 8年新低
大陸接連推出新的房地產救市政策,由於實際效用及後續還有什麼措施尚待觀察,樓市跌勢未見扭轉跡象。大陸今年首4個月銷售額跌幅,超出該行預計的5至10%水平,反映樓價下行壓力更為顯著。
去年大陸全國商品房銷售額11.662兆元,按年下降6.5%,為2016年以來新低,其中住宅銷售額減少6%至10.299兆元,市場擔憂今年恐10兆元不保。惠譽今年3月已把全年新樓銷售額預估,由持平至下跌5%,調整為挫5至10%。
大陸政府5月17日祭出重磅政策組合拳救市,並強調要推進保交樓及消化存量商品房等重點工作,惠譽認為,近期樓市政策目標是要緩解首4個月出現的下行壓力。近期部分一線城市放鬆限購,以及人民銀行出台政策組合拳,應有助穩定這些地區的銷情,但對二線城市作用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