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吉安芋頭讚 芋苗種植機來挺特色產業 |2024.03.14 語音朗讀 147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花蓮縣吉安鄉為台灣芋頭產地之一,主要種植在干城及南華村一帶,經農民純熟栽培管理技術,生產出東部最富盛名芋頭。圖/中央社 【中央社花蓮訊】花蓮吉安為全台芋頭產地之一,農會協助解決農民缺工問題提出需求,花蓮區農改場13日邀台中場合辦機械操作觀摩會,藉由引進芋苗種植機取代人力,以行動支持地方特色產業發展。吉安鄉為台灣芋頭產地之一,次於苗栗公館、台中大甲、屏東高樹、高雄甲仙與三民,吉安芋頭主要種植在干城及南華村一帶,引用中央山脈奇萊山流下的無汙染水源,以及初英山下深厚土壤,擁有優質水源及栽培環境,經農民純熟栽培管理技術,生產出東部最富盛名芋頭。吉安芋頭每年6月採收,11月開始栽種,為一年一收的農作物。黃姓芋農表示,種植芋頭的技術門檻很高,不會照顧的人,每分地產量只有1000~1500台斤,技術好的農友可以收成2500~3000台斤;由於天氣經常劇烈變化,農作物受天候影響,產量明顯銳減,農友確實非常辛苦。示意圖/unsplash吉安鄉農會總幹事張德奇指出,吉安鄉種植的是檳榔心芋品種,質地細緻鬆軟,種植面積約近200公頃,芋頭農友最大困境就是缺工問題。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發布訊息表示,目前芋頭種植模式依然仰賴大量人力於水田種植,效率較低且費工,在農業人口結構老化的今天,勞動力日益減少,地方特色作物也面臨產業困境。台中場研發的「芋苗種植機」附掛於曳引機之後,透過整合開溝、種植與壓實土壤等步驟完成芋苗種植;其中開溝深淺、種植行株距可於機具上調整,機械種植規格與傳統規格相近。芋苗種植機作業效率每日約5分地,需3人操作機械,包括駕駛1人、種植2人,相較以往人工種植效率提高23.1%。花蓮區農改場表示,在農業勞動力減少、從事農業人口降低之下,農業生產技術轉型勢在必行,農改場提供堅強技術支援,農會帶領各地農友配合機械化導入新式栽培技術,不僅可減輕農事辛勞,更可將芋苗種植的生產模式規格化,藉此提高芋頭栽培管理流程,為吉安鄉特色農產注入新的活力,使特色作物得以永續發展。示意圖/unsplash 前一篇文章 台灣也有「小京都」 檜意森活村夜間試營運 下一篇文章 文化部公告公共藝術修法 年輕藝術家恐消失 熱門新聞 01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種族和諧日2025.07.3002佛光青少年交響樂團 回山尋根演奏2025.07.3003佛教團體互信合作 跨宗派供僧 洛杉磯佛光人供養正信僧寶2025.07.3104臘腸狗吃飯 堅持帶好友共享2025.07.3005西澳中華學校 議員參訪肯定辦學2025.08.0106菲律賓慈恩寺 祈觀音護佑佛光寶寶2025.07.3107藝術翻轉醫院 療癒心視野2025.07.3008里約佛光人親子慢跑 共享美好時光2025.07.3109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 6-22025.07.3010俄 8.8 強震 海嘯淹沒小鎮2025.07.3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電梯按鍵怎麼取消? 網友指出還有這招基隆和平島阿拉寶灣5月開放 即日起可網路預約北捷引進南韓樂鐵電聯車 乘車空間更寬敞屏東藝起派對移師潮州 寫生比賽29日截止報名閒置多年轉型 花蓮鳳林新露營地4星高規格新景點「樹鼠」? 台南安平樹屋標成「tree m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