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大200年土地公 校友集資入新厝

羅智華 |2022.04.12
2027觀看次
字級
嘉大校友會為土地公在原來的舊廟旁,新建了一座福德祠,讓土地公可以繼續發揮安定人心力量。圖/嘉大提供
嘉大校友會為土地公重塑莊嚴金身。圖/嘉大提供

【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說起和大學有關的土地公廟,一般人可能會想到位在新竹陽明交通大學校門前的福德宮,廟宇面積雖不大,卻是知名的金榜題名廟、不僅香火旺盛,更吸引許多學子帶著仙草蜜前來禮拜。但其實在嘉義大學校園內,也有一座隱身其中、歷史逾百年的土地公廟,長年扮演師生心靈守護神角色,更有校友主動發起募款行動,集結眾人之力翻修廟宇、成就土地公入新厝的佳話。

前身為嘉義農業專科學校的嘉義大學,創校於一九一九年,後來因應學校擴大校地面積,徵收原有聚落,也讓當初以青斗石打造的福德祠土地公廟,成為嘉大校園的一部分,與台灣大學的「伯公亭」,成為全台大學校內唯二的土地公廟。根據當地耆老表示,福德祠創建迄今已有逾兩百年歷史。

校友畢業30年 每年回校祭拜

嘉大校長艾群談到,位於蘭潭校區內的這座石造土地公廟,雖然建築長度與寬度不到一公尺、外型看起來迷你,但歷史十分悠久,長年扮演當地民眾與校園師生的「心靈守護神」,就連校友畢業後返回母校時,也不忘來向慈祥和藹的土地公爺爺問好。有一名從事窗簾貿易的廠商兼校友,畢業迄今已經三十多年,仍每年來都會回來祭拜土地公、相當虔誠。

每逢土地公誕辰,會有信眾拿鮮花素果禮拜祈福,不少學生每到期中考或期末考前夕,也會特別前來祈求土地公爺爺,保佑他們考試順利、學業進步,還有即將踏出校門的學長姊,也會像神明祈求出社會後求職順利、高普考金榜題名。

不過隨著時代變遷,加上長年風吹雨打,矗立逾百年的土地公廟建築逐漸出現陳舊、破損,甚至還有白蟻「侵堂入室」,影響土地公的莊嚴姿態,讓經常造訪土地公廟的嘉大員生消費合作社經理朱淑玲看了都感到十分不捨。

不花學校資源 神明答應建廟

朱淑玲談到,她到福德祠禮拜時,常會擲筊請示土地公是否願意重修廟宇,但慈悲的土地公或許是想替學校省錢,不希望動用到校方資源,總是沒有答應。直到有一次,朱淑玲向土地公保證不會運用到學校經費,才終於得到神明的首肯。

在朱淑玲熱心奔走,與嘉大校友總會理事長張永霖、嘉大傑出校友會理事長羅清元、榮譽理事長林國村等發起號召下,獲得一呼百應,許多畢業校友、教職員工及地方人士皆熱情響應,總計募集近三百萬元的嘉大福德祠整建基金,於去年十月正式動土,校方並舉行動土典禮,手持清香向土地公稟告,以示慎重。

經過約兩個月的整修工程,嘉大在原來舊廟旁,新建了一座福德祠,更重塑土地公金身,與原來的神像一同恭奉在新廟裡,藉此讓土地公可以繼續發揮安定人心力量,保佑嘉大師生與在地居民,成為地方信仰美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