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抗疫5.0:三百萬馬幣福利機構送暖計畫」遴選委員會,嚴謹地進行討論和審查申請表格。
圖╱馬來西亞佛光山提供
【人間社記者心崇吉隆坡報導】由馬來西亞佛光山、國際佛光會、星洲日報基金會、《星洲日報》聯手發起的「支援抗疫5.0:馬幣三百萬福利機構送暖計畫」,入選名單於十日出爐!全馬一百七十二家福利機構將獲馬幣五千至三萬令吉(約新台幣兩萬八至十六萬元)的援助金。
疫情繼續肆虐大馬各地,各階層民眾經濟深受打擊,許多社福機構面對經費短缺的窘境,因此,星洲日報基金會第五度捐款,攜手《星洲日報》、佛光山、國際佛光會發起「馬幣三百萬福利機構送暖計畫」,開放給需要的社福機構申請。
各年齡層照護
雪中送炭
送暖計畫明定:凡馬來西亞面對經濟拮据的公益慈善機構,包括老人院、孤兒院、精神或身障中心、特殊兒童之家、戒毒中心、洗腎醫院、臨終關懷機構等皆可申請。主辦單位共收到超過兩百個單位申請,經過遴選委員會多輪的會議討論,以及嚴格審查,選出一百七十二家符合條件的機構。
遴選委員會成員包括星洲日報基金會副主席蕭依釗、佛光山新馬泰印教區總住持覺誠法師、佛光文教中心監寺知平法師、執業律師張菲倩、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協會東禪行佛分會會長蘇意琴、普賢分會副會長柯美芳。他們皆對公益福利組織的營運情況非常熟悉,且具相關經驗。
「星洲日報基金會一直以來,奉行的及時雨行善行為,令人讚歎,令人感動。」覺誠法師說,尤其這兩年來因為疫情影響,許多弱勢團體組織都碰到捐款者減少、在基金運作上面對捉襟見肘的困境,然而星洲基金會伸出溫暖的手,給予實質的關懷,這是雪中送炭、雨中撐傘的行為,也是社會一股暖流、一道陽光。
拋磚引玉
締造人間溫情
覺誠法師祈願馬來西亞的社團和企業行號,都能效仿星洲基金會有情有義的精神,讓人間有愛,讓馬來西亞社會增添溫暖、增添關懷。
擔任「馬幣三百萬福利機構送暖計畫」總籌畫的蕭依釗指出,延續近兩年的疫情和政府封鎖措施,令民生深受打擊,福利機構首當其衝,面對資金匱乏的困境,因此,星洲日報基金會才決定再捐出馬幣三百萬令吉,以期幫助福利機構度過難關。這是星洲日報基金會自疫情爆發以來,第五次捐助福利機構。
蕭依釗感謝遴選委員會的所有成員,尤其是佛光山的法師們,願意消耗大量精神審閱兩百多份申請表,並花三天時間開會討論和篩選,「法師們的認真態度,令人感動」。她也感謝《星洲日報》各州的採訪主任、記者及各地佛光人,願意協助對各地的申請機構做實地調查考察。
星洲日報基金會將於月底前,把援助金匯進入選構機的銀行帳戶。